296书 人性,坍塌 (第3/3页)
么做是徒劳的,应该也很快就会发现。直接打劫现金要简单得多。
周书低估了他们的智商,在他没能看到的角落,已经出现了几起谋杀。有几名店主和摊主在被逼迫、殴打,开起店里的保险箱,收银机这东西早就被全部砸烂了。死要钱不肯开保险箱的店主,在‘群情激奋’之下被打死了。
你们这些有钱人。到这个时候了还死要钱,死了活该!
这便是杀人者的逻辑。
品牌店的店员老板们大多是女性,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性侵犯,有人反抗被杀死,有人则在事后想不开自杀。
暴力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情绪,周书看过大名鼎鼎的发条橙,在大学里也看过导师就这本书写的一份有关暴力的交流论,深刻了解这一读。暴力情绪人人都有,区别在于情绪是否已经被激活。在如今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想成为被施暴者,那么主动向他人施暴显然是一个‘好主意’。
由于目前正是春节节后,来商场闲逛的人非常多,一层之有近千人,打砸人群超过七百以上。周书觉得此时商场外的人,绝对想不到他们想要救援的内部会是这么一个状况。
他老人家显然小瞧了现在通讯的能量。
商场外的转播车已经调试完毕,编导正打着电话跟某人对着台词。
那个人是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商场出事后就一直在为自己的电视台报告内部情况。台长和新闻节目编导听说了发生在商场内部的哄抢事件后心情很复杂。
台长自然是不希望这种事情由自家媒体传播到社会上。如果形成话题,这种负能量的东西这会让他惨遭革职的。身为媒体人的编导倒是想大肆宣传出来。但也就是想想,大家都是成年人,什么事请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他还是知道的。
所以,这位受灾的电视台同志目前正窜着口供,准备在即将直播的救援节目说一些‘灾民情况稳定,死伤数量极少。老幼互助’之类的东西。
他倒没说谎,他在一楼见到的死人确实不多,被杀死的也就那么五人,自杀的就那么一两位,被落石拍死他假装看不见。比起一千人的基数来说。确实不多。
灾民情况也基本稳定没错,他们还能理智的抢那些价值高的东西,离发疯还远着呢。
至于老幼互助,当然了,弱者总是喜欢凑在一堆,这个说法没有任何问题。
这位电台人员讲话时间过长,在节目开始前才发现手机快要没电了。
“怎么办呀编导,电话刚提示电量低,快关机了。”
编导骂了他一句弱智,“你不会借别人手机用一下吗?”
“对哈。”那人连忙称赞了几句编导机智,然后寻么着可以借电话的人。
他跟老人们一起凑在周书的身旁,被他保护着。他以为周书是带着家里长辈来的,所以才在这边守着一群人。
这人不想找麻烦,没去跟周书搭茬,顺利的从一个婆婆那里连骗带吓唬的借到了电话。他倒不想做的这么难看,关键是跟老年人说话太费劲了,给那婆婆电话的押金她都不肯借,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罚酒。
周书注意到了这家伙,更注意到了他身后的一帮人。这帮人手里都拎着大大小小的纸袋,里面是他们刚刚抢来的纪念品,领头的是个歪戴棒球帽的青年人,估计都未满二十岁。在商场内的东西被瓜分一空后他们意犹未尽,不约而同的想从别人的口袋里掏些钱出来,这些老人自然成为了最好欺负的目标。
棒球帽这帮人在这附近已经晃悠五分钟了,周书一直摆着健美先生的poss吓唬着他们,想要让他们理智一读。如果这帮人真的要找麻烦的话,他不介意打断他们的两到三条腿。
电视台的这个工作人员刚刚在跟婆婆接电话的时候遭到拒绝,他曾掏出钱包抓了几千块钱给婆婆当押金,表示自己只是借你那台一百二十块钱的老人机打个电话而已,不是想偷你东西。
婆婆有些认死理,觉得这黑灯瞎火的自己老眼昏花也看不清手里的是真钱还是假钱,怎么都不同意。
虽说电视台这人最后几乎是将婆婆电话给抢走的,也算是半个暴力分子,但他钱包的厚度被那棒球帽一伙人看在眼里,这让他们露出了贪婪的目光。年轻人的眼神和脑袋都要比婆婆好很多,当即决定拿这个人当自己兄弟的第一个目标。
新闻直播开始了,在主持人完成几分钟的开场白后,领导们的英姿出现在画面里,又过了几分钟领导站累了,画面被主持人切给了前线记者。
记者正拿着一只手机,对电视机前的观众讲解道:“本台的另外一名记者在事故发生时被困在商场内,那么现在商场内部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呢?受伤人数有多少,受灾群众是否安全呢?就由我的这位同事来为大家解答。”(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