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五帝治世!鼎定九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五帝治世!鼎定九州 (第2/3页)

住在沩水河边,依礼而行事,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

    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尧以二女妻舜观其内,使九男与处观其外,以考察舜的品行。又"纳于百揆,宾于四门",试验他的才能,最后叫他"入于大麓",让烈风骤雨和虎狼虫蛇考验他的勇气,舜逐一通过了考验,尧放心地把国君之位让给舜,却割舍了不肖之子丹朱,成为历代贤君之美谈。

    舜执政以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舜将天下划为并、冀、幽、营、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确定各州的边界。

    同时,舜对官员们三年进行一次考核,三次考核决定升降和处罚。因此,大小官员都努力建功立业,而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因为他劈开很多山岭,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确定九州的划分,各自按规定前来朝贡。在五千里的范围内,无论是南边的交趾,西边的戎、析支、渠?、氐、羌,北边的山戎、北发、息慎,还是东边的长夷、鸟夷,都受到安抚,天下人全都感戴帝舜的功德。

    传说中舜的治国方略还有一项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画出五种刑罚的形状,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办法代替肉刑,以示宽大。但又设鞭刑、扑刑、赎刑,特别是对不肯悔改的罪犯要严加惩治,使得坏人受到惩处,天下人心悦诚服。

    二这个时候黄河洪水泛滥,湮没了无数百姓家园;更有妖兽兴风作浪,危害人间。舜在位时黄河洪水泛滥更加严重了,鲧受命治理水患,鲧受舜帝之命,乃专心于治水大业上。他暗思:洪水滔滔,只有堵之,方可不让其危害人族,是以征调了大量的百姓前来掘土堵水,哪里有洪水肆孽,便去哪里堵截。如此洪水日后一丈,围土便日高一丈,九年之后,耗费了人族无数地人力物力,黄河之地随处可见堆得高高的土墙,洪水被堵,一时沉寂了下来!

    鲧以为洪水已被他制伏,于是报与舜帝。舜帝大喜过望,于家中招待众臣,同贺鲧治水之功。

    天降暴雨,暴雨冲破了围着洪水地土墙,洪水涌出,湮没了无数的百姓庄稼,死者无数!最后舜无奈,为了给人族一个交代而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命鲧的儿子禹继任治水之事。禹接受任务以后,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失败的原因,决定改革治水方法,变堵截为疏导,亲自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从来不敢休息。他与涂山氏女名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都咬著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他的儿子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