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安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安置 (第2/3页)



    “是啊,从他踏越南战场,就一直给我们惊讶,他等于是一个人加几百个被越军打的精疲力尽的士兵就把我们一个军的事情都做了。看看!79年他一出现在战场就拯救了一个营,接着他又带领那个营冲破阻碍,在荼县外的山头死守,一个连硬是顶住了越军疯狂的进攻,为穿插部队的到来争取了时间;接着他又在东溪的桥成就了自己的英雄事业,帮助守军死守桥头,为大军的进攻扫清了障碍。接着营救俘虏,在敌人的大军中如无人之境,搅的敌人疲惫不堪,最后在79年3月底撤军的时候,带领走散的军人,撤回了金鸡山我们的防御阵地,可惜的是有些同志嫉贤妒能,差点断送了他的性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被俘虏的张强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过人的军事素质,不仅在此营救战,还同越军展开了游击战,拖延了越军同我们的决战,并最终使这次决战变成了整个越军反动政府军同他个人的大决战,越南太原地区的大战使得越军和苏联人元气大伤,河内的城市战,印度洋的海战,这归根结底是他一个人的战争,是他的优秀天赋的杰出表现,但是很无奈,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即使他能拉起一只优秀的军队,却没有一个国家一样的靠山做后盾,最后落得差点葬身海底。这就和诸葛亮在能,无奈蜀国太弱,地处偏远,后勤保障不利,还是无法入主中原一样。”一位军情处的高级将领挥着手中的资料说。

    在座的各个领导同时点头,对他的发言,表示赞同,同时在心里感到惋惜。一个个目光迷离,一副思索的样子。

    “杨淮源同志你认为呢?”主席问。

    坐在角落里的杨淮源正抽着香烟,靠在椅背闭目养神,对于已经被打下神坛的他来说,这次的会议他摸不清中央的意思。所以大会他一直躲在角落里,抽着香烟,耳朵里一丝不漏的把会场每个人的发言收留在二中,并且过滤,体会,心中想着自己的应对措施,并不时睁开眼观察着几个重要领导人的发言和表情,动作。

    “他知道既然领导这次让他来参加这次会议肯定有领导的意思,是对自己以前的功勋念念不忘还是自己一家子和张强的恩怨未了,抑或是集团内有人想要张强永世不得翻身,以取得他的成就,增强本集团的势力。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一个应付不好,自己目前还可以住在军区大院,出进有车接送,子女安然无忧,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就会终结。想起自己儿子目前在国内搞企业,商途通畅无阻,除了自己那几个有能力的部下,和几个势力纠结的死党以外,还不是看自己还在军委大院里住着的吗?如果自己搬出军委大院,那,儿子的发展一定会遇到阻碍,自己就是回到农村也不会有安心的生活。自己儿子一定会哭闹的自己不得安宁。

    嗯――革命了大半辈子,虽然也不是图的这些,但是自从老了以后自己的这些心思就越来越强烈,甚至愧对党对自己的栽培。眼下怎么选择?“杨淮源沉思着。

    “我觉得,大家的担心和建议都很不错,可以秉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对于外来人员和回归内部人员的甄别和监视一定要加强;二,对于有功人员和有经验,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员要放心任用,把他们集中学习,思想教育后充实到一线部队去;三,张强组建的外籍作战兵团,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军事创新,我建议保留和扩大,并且充分挖掘他的价值,使用他扩大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