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郡主与护卫长(下) (第2/3页)
得有些跌撞,很是不爽的退出官道,与无数百姓一起站在官道边的草地上;随着开道的军队列阵完成,华丽的送亲队伍慢慢的行驶而来,白纱垂帘的郡主礼帐,在八匹白sè俊马拖拉下,缓缓从远处行驶而来。
郡主戴着凤冠,珍珠垂帘遮挡着她的面容,但随着马车轻微的摇晃,珠帘也左右摇摆,郡主的脸庞隐约可见,令两边的百姓惊艳的赞叹;赤坦旦的眼神很好,他觉得这个郡主怎么有点眼熟,细细一想,猛得记起是谁,抬眼朝郡主望去,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心有感应,凌玉馨也抬眼朝赤坦旦所站的方面望去,两人的眼光碰个正着。
“赤坦旦。”凌玉馨轻启嘴唇低呼道,她的声音淹没在两旁百姓的欢呼声中。
“大波妹。”赤坦旦也在喃喃低语。
两人都对对方的嘴形中看出字义,一起露出笑容,赤坦旦的笑容带着猥琐,凌玉馨的笑容带着一丝甜蜜;说起来,两人接触的时间极短,此后就没有再有联络,但爱情这玩意儿很古怪,最重要的是,赤坦旦的声名极响,每天都有他的消息在天下传播。
凌玉馨就如一个追星的粉丝,由于她与赤坦旦一起做任务时,赤坦旦还没有那么响亮的名气,这就跟某天王巨星还没有成名前,某美女与天王巨星接触过;虽然那时并没有爱啊情啊之类的,只是随着天王巨星闪亮登场,没有成名的美女,就会想起自己与天王巨星接触的点点滴滴,然后每天又听到巨星的各种消息,慢慢的,这种臆想就变了质。
早罪受骑着战马紧跟在郡主华车边,他也一直在注意着郡主,待发现郡主表情有异,眼神发出光彩时,他循着郡主的眼神,看到了一个不算帅也算小白脸的家伙;这家伙好眼熟,卧槽,这家伙不就是赤坦旦吗?早罪受在心中惊呼一声,随后,他想到了郡主的表情,以及郡主入宫以来的,似乎总在牵挂着某个人。
早罪受一直不知道那个让郡主牵挂的人是谁,现在他知道,那个人就是赤坦旦,“赤坦旦……”,早罪受咬牙切齿的暗念着这个名字,他很想利用自己定王护卫长的身份,命令军队将赤坦旦斩杀当场,但他也很清楚的知道,比起定王护卫长,刺猬军团长,泸州刺吏的身份,让军队不敢斩杀赤坦旦。
爱情能够让人成长,也会让野心滋长,早罪受期望自己强大的野心就在此刻滋长,而躺中着中枪的赤坦旦不知道,又一个以灭掉他为目标的男人出现;当然,就算知道,赤坦旦也不会在意,他仇家遍天下,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漫长的送亲队伍终于走完,前后持续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期间,军队虎视眈眈,任何敢擅自离去者,都会被游荡的骑兵捕捉,这令赤坦旦也不敢离开,只好硬忍着迎亲队伍走完;望着渐行渐远的队伍,赤坦旦摇了摇,他不清楚凌玉馨怎么就成了郡主,虚拟世界果然藏龙卧虎,无奇不有的说。
正yù离去时,数十匹快马从迎亲队伍方向奔驶而来,赤坦旦眼睛低垂着眼帘,站在原地没有动,数十匹快马围着赤坦旦一阵撒欢;见赤坦旦不为所动的模样,骑士们大笑出声,早罪受并没有跟着兄弟们一起围着赤坦旦表演马技,见赤坦旦淡定的样子,他吹了一声口哨,王宫护卫玩家们散开而去。
“郡主让我捎个口信,让你有时间,去绥州刺吏府一会,不过,我劝你不要去,否则,就算你是天下扬名,我也会让你尝到什么叫身败名裂的滋味。”早罪受冷冷的说道。
赤坦旦耸了耸肩,就在早罪受以为赤坦旦不过如此时,他眼中一片艳红,那是血的颜sè,仅仅是一眨眼之间,他带来的五十多名伙伴,就有三人被割断头颅,成为无头尸体倒地,而他们的战马亦被拍死当场。
“唉,无知的人总是无畏,是什么让你们认为以乙字号巅峰的修为,可以在甲字号壁垒高手面前耀武扬威呢?”
赤坦旦调侃的声音忽左忽右的响起,待他把整句话说完,又是七个侠客倒地死亡,在甲字号壁垒修为高手面前,除非是同为壁垒修为的侠客,或有对上几招的机会;而余下修为的侠客,除非人数数千上万,若仅是区区数十人,对赤坦旦来说,毫无压力。
屠杀对赤坦旦来说不陌生,对一直在王宫内成长壮大的早罪受很陌生,他呆滞的望着满地的尸体,多长时间?三分钟?五分钟?如此短的时间,自己的伙伴己经全部尸横遍地,“差距,原来是如此的大。”早罪受自语道,他的眼中己是满满的仇恨。
一声呐喊在他在嘴中暴出,只是令他感到悲哀的是,赤坦旦似乎把他当猴子一样耍了一圈,然后弹了弹衣衫飘然离去,仿若他就是一只被玩厌的宠物,遭到主人的丢弃;别说男人轻易不掉泪,砖家说哭能够释放压力,所以,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早罪受抱着其中一具伙伴的尸体,嚎啕大哭起来。
赤坦旦听到了哭声,这没有影响到他的速度,更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他遇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事情;战争能令士兵麻木,游戏内的撕杀,同样也会令人感到麻木。一边朝前疾奔,一边翻看侠客rì志,上面记载着九十九个成名数十年的大盗名单,其中有人己金盆洗手,有的退居幕后,有的隐名埋姓。
古南老头显然也是隐居太久,天下近二十年内的事情,他很多都不清楚,但更久之前的事情,这个老头反而所知甚详;赤坦旦从他那里听到蛮多的故事,都是老一辈成名人物的轶事趣闻,包括当今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当家老大的故事,赤坦旦听得有滋有味,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古南城呆那么长时间的原因。
毫州,贫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