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余辉之章 (第2/3页)
不日孔明携少女归入刘备军中,一齐转入新野。不出数月火烧博望坡,杀得曹军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又献汉制十石蹶张制法,使备有弩阵可用之摧枯拉朽。再献易术阵法,以之练兵鬼神难克。玄德座下不论臣之文武皆叹孔明神人,无不为其才华所倾。再无一人嘴碎。
......
建安十三年
曹氏坐大,裹挟汉之献帝以令天下。汉氏末帝年少可欺,又无一能人可助其除贼。与灵帝同命,不由自已。
东吴孙氏领土直面曹氏。国力不及人心惶惶。虽有胆助献帝除贼却无此大能。自身难保左右为难。
刘备玄德刚遭曹氏碾压,荆州生灵涂炭。备亦与孙氏同样有胆无力。虽接过族叔大旗却难以挥兵北上。同样自身难保。
孙氏与刘氏还于荆州归属问题上颇有争执。孔明施计将荆州“借”了过来更是恶化两者关系。三方相处皆是尴尬不已。
曹氏早已平定中原北部,经年施政民心已安。虎踞龙盘难以扰动。
孙氏本就出身东吴民心所向。又有治世能人辈出,使得东吴铁桶一般无法撼动。
唯有刘氏玄德经年颠沛流离,无有本家。虽麾下武有关张赵,文有诸葛孔明却亦难伸拳脚。此一问题谓之一词“无业游民”。
孔明早早已将视线转向蜀中重地。却因世事不由己而陷于三国乱战。唯有出奇策先平了此一时期再议入蜀之事。
刘氏孔明与吴氏鲁肃相议于南阳。三日后,诸葛孔明婉拒刘氏相劝只身携一女童去往东吴之地。欲以己身安东吴之心,使刘孙之怨暂平共讨曹氏。更于离前留下一计以为奇策,此为外题放之不表。
刚入东吴便有一群大儒前来相会,用语言激孔明。孔明舌战群儒,言语文雅,语意通玄,舌灿莲花。朗朗千句,无一重复。从大禹治水说至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兵,说得群儒吐血数升。又谈历朝经纶,诉说春秋百家。更谈纵横克敌之道。说至兴起气势披靡力压众儒。众儒惶惶难以起身相抗。只能听讲。
群儒大会起始,百儒正身而入。群儒大会夜闭,百儒横着被人抬出。血染衣襟,胆汁敷面。更有数员癫痫发作胡乱弹跳,被孔明一句“道德沦丧”说得当场立毙。会后东吴百儒居所十室九空,余下之儒皆住入了医所。医师确诊众儒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仅差一线便将尸解或羽化而去。听得群儒之首鲁肃肝胆欲裂,大幸当日有事没去成。
周氏公瑾听闻此事兴致大起。此人亦有经天纬地之才,可惜气量略小无容人之量。听得孔明之利几次三番为难于孔明。皆被孔明谈笑间轻易破去。回应之词亦轻描淡写,气得周郎夜夜恶梦。
梦中美人皆长孔明之颜,周郎梦中狗眼掉落一地。竖日起身眼屎盖眼,几以为瞎了。整得妻小乔亦夜不能寐,担心周郎夜间恶梦猝死。每过一时辰即睁眼一次观郎气息,至感周郎无恙方休。致娇美妇平白因此折了数年寿数,徒呼奈何。
作此恶戏之少女只是坏笑。只为平孔明被东吴之人所欺之不公。孔明闻之屡飞少女白眼。
“曹氏整军四十万囤于赤壁。横江锁船欲取东吴重地。我东吴兵员稀少无力相抗,你可有计?”周郎于赤壁楼船又出坏水恶于孔明。
“老生常谈。”孔明白衣纶巾,手持羽扇直面四十万曹军面不改色。又以草船借得十万箭矢而回。听周郎相激,只当放气。
“士元奇才已去操处假投,又有公覆公行你苦肉之计。你我同知火计可灭之大军如挥手般轻易,又有何事必需反复计较?”
“公瑾,莫如孩童一般顽皮才是。”
周郎胸膛充血,差点一口喷出。堂堂东吴大都督被孔明当作孩童处理,此世少有。周郎如何不怒。
“你、你、你你你!”周郎口含淤血话不利索。只得手指孔明借机咽血下肚。
“曹军南下摧枯拉朽你我仅能将其堵至此地。赤壁乃决战之地。人和在你我,地利却在他。你我并无必胜之理何以如此轻松?匆忘若东吴被灭下面便是你刘氏基业!”
“不用你说,我自知。”孔明仍轻松写意。
“人和在你我,地利被占亦算正常。夺去天时便可。”
“说得轻松!”周郎大怒。“天发杀机乾坤易主,天和岂是说夺就可夺!你夺一个我看看!”
“若我真夺了如何?”
“你真夺了我服你!”
“当真?”
“自然当真!”
“借百人与我,夺天和给你看。”孔明立时起身。“莫说百人亦不借,那便是你输不起。”
“就借你兵丁五百!”周郎亦起。“别逃了才是!”
孔明得五百兵丁遂携少女远去,行至赤壁之西山涯之上。令兵丁兴建鹿台。
少女站于涯前观赤壁景象。赤壁水面一片恢弘,船舰无数铁锁相连。又船上甲亮刀利,人头处处。皆是一望无际难以铭状。
站于高处观人如观蚁。可此数十万蚁众可蚀穿天地,连建木之妖亦难以匹敌。
“真施法唤风?”少女不忍急劝孔明。
“风助火势自可灭曹之大军。可你怎会不知此次生灵涂炭皆归你一人之业?妄自折寿不提,兴许会不得好死。三思再行或可。”
“既应了玄德公自然全力相助。”孔明除下纶巾扔于地上。“玄德公心系汉室又重黎民。可为黎民动怒,可为汉室效死。我又如何不能为此等义士忠良折寿。有死重于泰山亦有轻如鸿毛。人生百年不过如是。我自不能行无所成。”
“可你早有博望之业。”
“太少。”
“亦有军阵之功。”
“太轻。”
“另有造弩之术。”
“不够。”
“可你还有家室!你一死她们怎办!”
“男子处世顶天立地。想来月英亦不想自己之夫乃窝囊废。”孔明高举双臂行唤风之术。“虽死亦愉。我早立下计策助玄德公入蜀得自身基业,再无遗憾。”
“那我又怎样!”少女气至彪泪,愤而怒拍供桌。拍桌之声如震天雷鸣,现场兵丁全数昏倒于地。
“你此时身死可有想过我?”
“此世你妖我人,并无因缘。你早知此事何必再问。”孔明仍然行使唤风之术。“我早死更好。下世若投得妖身你我便有了因缘。你理应高兴才是。”
“除非我心被狗吃了才会高兴!”少女气得大叫却仍然无能阻止孔明自毙之举。“你这蠢才!”
“我诸葛孔明他人皆议我才华举世,唯有你说我蠢。蠢便蠢罢。”
天地风声于孔明之呼唤下全数消失。数息之后风势复来。
此乃东风。
顶天唤风之人已脸现激汗,仍施术不止。
少女愈观愈急,突地冲前扯住孔明白衣。将自身法力倒灌而去替了孔明之力。更用禁制之术困住孔明让其无法动弹。
“做甚么!”孔明大急。
“我寿数无尽!换我来!”
“此乃欺天大业!你一妖身如行此法注定会于千年往后应劫迫还原身,甚至于人捡去作柴烧掉!快停!”
“由不得你说!”
东向之风化为狂岚,迎向赤壁吹拂而去。此风如信,东吴之军立时驾船向曹军突击而去。而曹之舰船亦同时起火。
风助火势一扫一片,铁锁百船之阵被火一划而过全数点燃。曹之兵丁亦难以幸免,纷纷烧毙或跳水溺毙。余下皆被东吴水军或杀或缚清了个干净。赤壁一役因风而起,因风而灭。起时曹军势大难敌,灭时曹军丢盔弃甲。
众北将护操直逃华容,刘氏数员大将追击而去。却因曹氏气数未尽,关氏云长念旧还恩而得逃生回许都。数年内不敢南下来犯。操亦因此役而得了心痛之病,每每痛至翻来覆去。麾下之臣皆垂头丧气,大叹周郎孔明鬼谋算天难以匹敌。可有谁知庞氏士元之功乎?又有谁明黄氏公覆皮肉之苦乎?
一切皆因势而成因势而解。一缘一啄莫由天定。败亦徒呼,
胜亦徒呼。
替孔明行唤风之术,少女术后立时人事不醒。被孔明抱于身前屡唤不起。惊得孔明上窜下跳,没了一点举世伟人之样。
“军师,子龙来了。”
一员白衣小将忽现于鹿台侧地,双眼疑惑扫视左右横陈于地之昏迷兵丁。
“子龙来得妙!快快快!快想办法唤醒我家书童!”孔明立时将少女递了过去。
“军师为何这般急切?”子龙大奇。观女童之样貌根本无事。斟酌片刻向孔明提议。“军师不妨试按此子人中之处。子龙观其应乃气短昏迷才是。”
执棋者难自清。子龙不入孔明与少女之局自然清之又清,一语中的。孔明此时披头散发正于风中以发挡面,幸未让子龙得见脸红之貌。幸之幸之。
一掐人中。尚未醒。
二掐人中。仍未醒。
三力掐人中。痛醒。
“蠢物!”少女刚一痛醒捂面便遭孔明报复。
你才蠢才!
少女在他人面前自不会丢孔明之脸。跳下之后站于孔明背后,以心谈回骂。
“军师速走。周氏小儿派兵丁来除军师矣。”子龙可不管你家打情骂俏。背对两人手提湛银长枪挡于要冲之地。
“子龙可挡一时片刻恙。再晚危矣。此地之北江上有一舟可载军师回归荆州。军师快走!”
“同去。”孔明架子龙左臂,少女架子龙右臂。拖着白衣小将就走。
“那周氏小儿派人来此杀军师......”
“赤壁之胜此人必狂喜难抑,一时三刻不会想起本人。此时速走便可。”
“可是......”
“此地军丁全数昏倒无人报信。公瑾无法得知此地实貌。即使想起亦不敢轻易来犯。”
“但是......”
“再乱言我回了新野便告你刁状!说你欺负我家孔明!看玄德公如何治你!”少女三句一出白衣小将万夫不挡七进七出之子龙便立时成了哑巴。
赤壁大捷大功首归周氏公瑾。站于楼船之上周郎见得曹军败退大笑不止,顿时意气风发。此一战役挥手退敌智计千里鬼神莫测,当得鬼谋之名。
笑罢。周郎忽感少了些什么。
细细思来,身边少了一苍蝇。
孔明不在!
周郎急招上千回师兵丁速去赤壁以西法台,提孔明人头来见。兵将一个来回仅带回五百昏迷兵士。孔明之身连毛亦无。
领军之将递予周郎一信,曰法台所得。观信上书“公瑾亲启”便带回予周郎。
周郎疑惑启信。此信题头自是孔明所写。
[蒋干来议被你干,曹操来信被你操。我只布衣凡人可不想被你亮一回。经此一役自当回家抱子携妻休养数月以尽人伦。黄口小儿你自撸便是,匆算上本人。]
[-祝好梦]
[诸葛孔明写于当日]
读完此信周郎立时呕血数升。又想起那夜夜恶梦,突发癫痫急症被手下将士送入医所。可巧那医所正是前些时日群儒疗养之处。所内被孔明说成痴呆之人数众。周郎本就没好,又被此些化为“亚里士多德”之痴人一激便卧床不起。来年又因旧疮复发内外包夹回天无力,与众痴儒一齐死于无名医所之中。
东吴将星陨世,可悲可叹。
只余周郎绝句绕梁数年难以止歇。
“既生瑜......噗(吐血音)......何生亮。”
孔明终是无能逃过被“亮”(晾)一回之因果。
......
建兴十二年
历史之步无人可挡。潮来潮往无人可见。
玄德公依孔明之计入得蜀地,夺了族兄基业化为己业。施仁政以济世,行仁法为济天。蜀中黎民归心,众降将无不承情报忠。蜀之地一片承平。玄德公之天下已成。
数年休养止伐刘氏天下壮大数分。却突闻曹丕小儿夺了献帝之位自称天国上帝之子。又闻东吴吕蒙陆逊等贼人施诡计逼得义弟关云长败走麦城最终身死头回。玄德闻此悲恸万分,一夜白头。
复又闻义弟翼德怒而起兵直击东吴狗贼。却于军中被蜀奸所害,身首分离不得好死。玄德怒气直冲云霄。早年三兄弟曾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玄德公心系黎民身归汉室,兄弟为其分忧解难数度无怨无悔。若如今不提此仇不但食不下咽睡不安寝,更是寒了自家将士之心。
复仇之战虽乃下下之策,但玄德公自问自心。
可愿与兄弟同死?
回答只余唯一。
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终玄德公身死白帝古城,托孤于孔明。自孔明归心于刘氏数来十载有余,玄德公待孔明甚厚。其人大德孔明尤感五内,其人之死孔明如火焚心。
玄德遗孤阿斗只为婴孩,孔明无法随玄德而去。立于玄德尸前立誓继其之志。匡扶汉室重归刘族,虽死无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