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中日战争二 (第2/3页)
也给自己带来等于毁灭的打击。
要知道,“t字横头”最先是出现在风帆舰船时代,以前以桨为动力时,要求军舰以船头对准敌船侧面,靠船头的撞角撞击敌船船身,然后再靠上敌舰,进行肉搏战,这在火炮出现之前是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战法,火炮加上风帆用在军舰上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火炮布置在军舰的两旋,只有侧面对敌时,一侧的火炮才能发挥最大威力,全数开火,而船头对准敌舰时,自己的火炮几乎无法向对方shè击,所以,舰队在作战时,要尽量排成一线,争取用自己的侧面对准敌方船头,这样两只相互作战的舰队就形成了“t字横头”.这并不是英国人发明的,而是在基督教联合舰队与阿拉伯舰队在地中海展开决战时,由基督教联合舰队首先采用的.此种战术一直使用到二战后,直到导弹代替了火炮成为主要打击的手段为止.。
rì本海军军舰的舰艉,就完全爆露在中**舰舰炮火力打击之下了。
最初战舰的火炮都是安装在两舷,所以只有侧面对敌才能产生最好的作战效果,如果以全舰队的侧面,面对对方的纵队,打击其先导舰,便可以产生可怕的效果.同时,当时军舰上有一个"崇高"的职位,就是木匠.因为当时球型炮弹不能爆炸,中弹后只要木匠赶到及时,很少有军舰会沉没,除非是迎凤面多处中弹,来不及修补,海水顺cháo流迅速涌入,军舰会沉没.那么抢占t型的那一横,敌军先导舰三面受弹,当然必有一面迎风,比较容易沉船.
火力集中并不意味着舰队集中,集中的火力和分散且隐蔽的舰队是最好的。在舰队战中,火炮战舰一定要力争形成对敌方的扇形攻击圈。使对方陷入多个方位的攻击,而无法一一对应的还击。运动战才能创造出包围的机会。最强的攻击,就是在隐蔽地扇形包围敌方后,三位一体的突然袭击。敌方在被打后将无法分散撤退,而只能落得被聚歼的下场。
欧洲战列舰的战列就来源于此,战斗时形成单列纵队的战列线,火力足够强大能够进入此线参与对shè的都可称为战列舰,故战列舰全称“战列线战斗舰”。
英国的逆天正在于此,即使被抢占了t字横头位,也有很大的赢面,中国南洋舰队做到了对敌方扇形攻击圈,也做到了集中的火力打击。现在虽然没有做到直角90度的t字横头,但是已经可以做到侧舷最大火力输出量了。
中方军舰划着弧线,呈扇面罩着准备撤出海战战场,
14:15分,rì本海军旗舰常磐级军舰,熬住前期,晚节不保,在抗住了十余发高爆弹和穿甲弹的打击后,依然顽强的快速撤离,此时霉运来了,一发高爆弹和一发穿甲弹,在一分钟之内,分别将两个烟筒,一个炸得变形严重,一个钻出个大窟窿,在中心开花,连带锅炉也不能使用了。少了一个锅炉,气压就跟不上了,速度也开始下降了。
速度下降了,就像一个躲避子弹的人,速度慢了,跟不上子弹速率,被大众的几率就增加了。
这不祸不单行,集中的火力打击的效果显现了,14:16分开始,六艘8000吨级巡洋舰,依次齐shè,现在基本上每一轮齐shè,都有一发击中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