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今非昔比,五角大楼(资料篇) (第3/3页)
新的美国陆军部。9月2日,罗斯福总统正式同意定址胡佛机场。而1941年7月末,正当整个工程还待通过审批时,萨默维尔就挑选出了工程的承建者,他们包括:来自费城的承包商约翰·麦考肖恩,他曾经负责建造过位于阿灵顿县的华盛顿国家机场,位于华盛顿的杰弗逊纪念堂,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市的国家海军医疗中心;怀斯承建公司以及来自弗吉尼亚的道尔和拉塞尔。
除了胡佛机场和其他国有土地之外,建造五角大楼还需要一块大小约287英亩(1.16平方千米)的土地,而购买这块土地花费了220万美元。而地狱底附近,靠近哥伦比亚大道的一个拥有众多当铺、工厂和约150家住户以及其他建筑的平民窟也被迫清理出来为五角大楼让道。随后,300英亩(1.2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划入阿灵顿国家公墓和梅尔堡,其中的280英亩(1.11平方千米)归五角大楼。1941年9月11日,陆军部终于和麦考肖恩以及其他承建商敲定下来一份总值31,000,000美元的合约。
同一天,五角大楼破土施工。根据规定,萨默维尔要求结构设计能够使地板的有效载荷高达每平方英尺150磅,以备在未来二战之后这里成为空前庞大的储存设施之需。在五角大楼的结构当中,对当时供应稀缺的钢材使用较少,而是从波托马克河挖来了680,000吨砂石压制成钢筋混凝土加以利用,而五角大楼的河流入口下游,一个人工泄湖也因此形成。为了减少钢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坡道被建设出来来代替安装升降机。而五角大楼的正面则是由印第安纳石灰石构成。五角大楼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工作与大楼建造是同时进行的,最初的图纸于1941年10月前期绘制出来,而大部分的设计工作于1942年6月完成。有时建造工作甚至赶在了设计的前面。
在计划具体指明之前,建设工作就已经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材料。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为了加快五角大楼设计与施工速度,萨默维尔要求在1942年4月1之前,必须有1000,000平方英尺(9.3公顷)的空间能够投入使用。1942年4月11日,作为美国建筑师联合会主席的伯格斯特龙由于决策失误,辞去五角大楼的建设管理权,戴维·J·惠特默接替了他的职务。五角大楼的选址位于波托马克河漫滩,那里的土质条件给工程师们带来了挑战,而且地面高度从海平面以上10英尺(3米)到40英尺(12米)不等。为了弥补海拔变化,人们建立了两个挡土墙,而为解决土质问题,人们更是运用了现场浇筑(深基础法兰基灌注桩)。
最后,在耗费了16个月、83,000,000美元后,五角大楼竣工了。整座建筑高77英尺(23米),共有五个面,每面宽921英尺(81米)。1943年1月,仅仅16个月的时间,这一号称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办公建筑宣告竣工,并按其建筑外形命名五角大楼立即投入使用,在二战的后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指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