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今非昔比,五角大楼(资料篇) (第2/3页)
国国家广场,华盛顿特区和马里兰州以及弗吉尼亚州。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个新的陆军部大楼建于雾谷的21standC大街。但完成后,该建筑并没有解决该部的空间问题,于是随后被美国国务院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后,陆军部由于被卷入冲突而迅速扩张。陆军部长亨利·L·斯汀森对陆军部办公大楼分散各地并且人满为患的现状很不满意。1941年5月的一天,斯汀森告诉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说陆军部需要更多的空间。
1941年7月17日,一场国会意见听证会举行了。这场听证会由弗吉尼亚州议员克里夫顿·伍德伦发起,讨论关于兴建新的陆军部办公建筑的提议。在听证会上,伍德伦向提出反对意见的尤金·雷博尔德准将施压,后者提出了以“整体解决方案”应对“空间问题”而不赞成兴建更多的临时建筑。最后,雷博尔德允诺在五日内给伍德伦答复。最后陆军部要求它的工程部长官布恩·萨默维尔将军提出一个设计方案。
五角大楼的地基很差,原为河边无人居住的大片沼泽。为此,建筑工人打下了41492根水泥柱,并就地取材,从附近的波拖马可河中挖来68万吨砂石,以压制成3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材料。五角大楼的设计为战争年代节约了建造一座战舰的钢材。其总建筑面积为29英亩,相当于5座美国国会。
五角大楼的设计负责人是陆军准将布里恩·伯克·萨默维尔。当他接到任务时,只有4天时间供他提交出一个具有防火和全空调功能的、能容纳4万人办公的行政大楼设计方案。萨默维尔素以严厉著称,他的合作者在后来评价他说:“他就像是罐子里的炸药”。萨默维尔曾坚决主张将美国陆军部从华盛顿迁至托马克河畔的阿灵顿镇。
政府官员们一致认为,新的陆军部大楼应该建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波托马克河附近。新的建筑要求是,它不能超过四层楼高,并且只能使用少量的钢材。这些规定意味着,新的大楼不再是往空中拔高,而是向四周大面积的扩展。该大厦的新址可能是阿灵顿农场,毗邻阿灵顿国家公墓和废弃的华盛顿胡佛机场。五角大楼的形状是由阿灵顿农场的天然地形决定的。然而罗斯福总统最终还是选择了胡佛机场作为了五角大楼的地址,因为他不想因为新的大厦阻挡了人们从阿灵顿国家公墓眺望华盛顿的视线,但是依然保留了五边形的建筑形状,因为在这一阶段重新设计的耗资将是巨大的,而且罗斯福本人也很喜欢五边形这个设计。而这也使得大厦的形状从阿灵顿农场不对称的地形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变成了正五边形。
1941年7月,五角大楼的立体建筑图绘制成功。尽管它的不规则形状还是引出了许多问题,但基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五边形的设计方案还是最佳的选择。绘图者苏格拉底·托马斯后来回忆说:“(五边形)是最适合它的。”
1941年7月28日,美国国会正式授权并批准拨款资金在阿灵顿县建立一个整合了所有旧的部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