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民风淳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章 民风淳朴 (第3/3页)

在感慨着,这里的人,至少有四、五百至多,只听到有人喘气的声音,却听不到

    话的声音,由此亦可见,这里的民风有多么的淳朴了

    事实上,连阿豆自己都觉得奇怪,来到这后,他的精神头就比以前好多了,尽管在这里,会挨小刘老师的损,会遭到村民们的不待见,待遇比诸大王村的时候,可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但是阿豆却觉得,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总是在不知不觉间,阿豆会把自己家乡那边的情形,和小刘老师所在这个刘家村相比较,不是比较区别,而是在尝试着找到两者间的共同点。

    事实上,这刘家村只有地理位置确实和阿豆家的大王村差不多,两个村子都是处于一个相对平坦的山谷地带,也都是在周边的山沟夹缝中生存,它们对于周围的村寨来说,因为拥有了地理上的相对优势,所以,才使得这两个村子都是属于生活水平比当地稍好一些的主。

    就目前来看,是刘家村对于周边村寨的差距,要比大王村来得明显。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家村周边的村子,基本都是建立在山顶上了,由于这里属于内陆性气候,直接导致,山上的人们整年的不是种土豆就是种番薯,也就难怪他们会出产那么多的番薯枣子了,至于水稻之类的农作物,却是想都不敢想了。

    水稻水稻,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大量的水,以这里的气候条件,降水量根本就无法满足水稻的基本生存环境。不象大王村周边的村寨,虽说没有大王村这种大面积的平坦地势,却也勉强算是建立在山谷地之间,很自然的,也就拥有了各自的水稻田。

    再有一点就是,在大王村那一带,拥有着密密麻麻的天然竹林,一年四季里,竹林的产出简直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春季时有春笋,夏季秋季不但有扁笋,还可以人工种植雷笋,至于冬季,则是竹林最多产出的时节,因为这个时候,竹林里会产出笋里最贵的冬笋。这样的竹子经济,亦是小刘老师的家乡无法比拟的,

    最后,还是大王村一带离附近的镇子距离比较近,附近最远的村子,也只要坐车半天就到了山外,不象刘家村这边,山里面的人想出来,就只有走路了。

    其中路最不好走的一个村寨,甚至于要走上一天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离它最近的镇子。这样的村寨,除了穷还是穷,理所当然的,它们和刘家村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被拉大了。

    除了上述的优势外,大王村那边还拥有个不可小瞧的天然优势,江南一带的山地多属于丘陵地貌,不但地势低,山势起伏间比较柔和,远不如小刘老师这边的山,不但一座座高得都能叫人仰望九十度,甚至连山跟山之间的夹缝,亦是属于锐角那种。

    这山是高了,却也限制了这里的经济发展。

    阿豆很是郁闷,因为他找了半天的共同点,最后才发现,换来的竟然是俩个村子间更多的区别以及差距。

    这小子一直以为,过去的大王村几乎算是穷得掉渣,如今来看这刘家村,别说现在的大王村比不上,甚至连几年以前的大王村都比不上,因为俩村子间的经济差距,最少在十年以上。

    而这,仅仅只是村寨之间的贫富差距。

    事实上,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愈加快速发展,各地的贫富差距亦在进一步的拉大。在中国,最大的不平衡就是教育的不平衡,越是好的地方好的区域,那里的学生所能够接受到的教育也就好,反之则然。

    教育的不平衡造成的后果就是富的地方越来越富,穷的地方则越来越穷,由此带来的,却是社会的动荡。

    人都是向高处发展的,渐渐的,那些落后区域的人才都流向了先进地区,而先进地区则是愈加的看不起落后地区出来的人,这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地区。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上海人普遍看不起别的地方人,甚至连首都北京的居民他们都看不起,而上海人所倚仗的,就是他们的经济比其他地区来得发达。

    好笑的是,其他地方的人被上海人看不起,而上海人到了别的地方,基本上也会遭遇到当地居民的白眼,跟上海的经济发达一样,上海人的小气在全国亦是有名的。

    阿豆到是对上海人没什么意见,不过很明显的,这里的人却对阿豆多少有点意见,在人家看来,阿豆来自浙江,就在上海的边上呆着,估计人品也好不到那里去。

    “不然的话,你干嘛要住到上海去?”小刘老师振振有词的说道:“反正你是浙江人,他们是上海人,这一个江一个海的,离得距离又比较近,所以这人品应该差不多,王先生,你说是不是啊?”

    起初,阿豆还以为这只是一般人的想法,没想到居然连小刘老师都是这样想的,虽然有着玩笑话的意味,不过由此却可以知道,他在这里受到的憋屈有多大了。

    忍不住的,阿豆小子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回去后,一定要让娘姨宋雨提高上海连锁诊所的收费门槛,奶奶在上,这可不是我愿意这样做的,而是他们先来惹我的。”

    阿豆曾经在网络上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旅游团成员里有一个上海人,结果,上海人和人家闹矛盾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人都不帮上海人,哪怕他再有理,亦是一样。

    以前,阿豆还不大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如今,受到了同样待遇的他,却不得不信了。

    看来,社会是公平的,在上海人看不起别是地方人的同时,其实他们自己也在默默的付出代价。

    只不过,上海人的这种代价一时间不为人知罢了。

    不过,让阿豆感到好笑的是,这次上来收购番薯枣子的,居然也是个上海人。

    而且,这还是个开着军车的上海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