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赚钱项目——集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赚钱项目——集邮! (第2/3页)

排队买邮票的景象,像猴票、祖国山河一片红、蓝军邮那在后世都是卖出了天价!

    怎么就将这事给忘记了?杨志明懊恼道。

    祖国山河一片红和蓝军邮虽然是可遇不可求,但是猴票此时却并不罕见。

    猴票,又称庚申猴和金猴,是中国邮票总公司于一九八零年也就是庚申年所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它是中国邮票史上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与猴票同时发行的还有一枚首日封。猴票由于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所以当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集邮所蕴涵的经济意义愈发显露出来,猴票也就随之紧俏起来,其在邮票市场价格上升很快,四方联和整版邮票的价格要更高。是后来中国集邮的标志藏品,同时也是中国集邮市场的风向标。由于首套新邮票、新邮品均蕴有一种“龙头效应”,同时集邮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这些首套邮品身价不凡,增值可观。

    尤其是到了1992年,第二轮生肖猴票面市时,很多集邮爱好者突然发现,怎么自己的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价格在市场更是直线飙升,供求极度失衡。甚至于比起面值来,要翻上万倍!

    想起集邮,杨志明便想起了另外一个项目,那就是小人书。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

    说起小人书我们就不的看看他的发展历程了.我国最早的小人书的出现是近代石印技术传入的结果。据记载石印技术最早进入中国是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当时传入上海土山湾印书馆。1876年点石斋印书馆成立,最早使用照相石印技术印书,到1884年出版《点石斋画报》更加独领风骚。据有关史料记载:“光绪末年到辛亥革命前后……文海书局、文益书局开创了图画为主,辅以图案的连环画形式的石印小人书多种。”“1899年出版朱芝轩编绘的有200多幅图画的《三国志》”,到清同治末年,上海出版业便盛行起绣像绘画,由此开创石印连环画的先河。

    自光绪年间《玉姣龙全传》(1892年)、《金台全传》(1895年)出版后,上海许多书局纷纷仿效,如源记书局《说唐征西全传》、文宜书局《施公案》、上海书局《荆钗奇缘》、申江书局《七剑十三侠》等等。光绪25年(1899)文益书局石印的《三国志图》收入绘画二百余幅,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卷首绣像。虽然它们还只是绣像图书,但已经完成了到“回回画”或“回回图”的转变——成为中国“小人书”的前身。

    最早期的小人书有两种,都是清末的。一是1892年2月创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