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渡渤海直达平壤(上) (第3/3页)
军准许我自行一军。而‘萧氏宗团’,以后就劳烦正族叔了。”
“什么?什么?”
萧让的这番话一出口。萧正差点没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吧?还不用自己开口。他就愿意将“萧氏宗团”的“团长之位”让出来了?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太好了。只是,这事来得太突然,这时候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所以不敢置信地追问道。
“侄儿的意思是,我自行一军。还望正族叔能与我一同署名请求右翊卫大将军1同意。”
这一次。萧正总算是听清楚萧让所说的话了,果然没错。他就是要放弃“萧氏宗团”的“团长”之位的。一想到这里,他就高兴得差点没裂开嘴直接笑出来了。
“哦?哈哈。好,好啊!既然侄儿从洛阳带来了千人的队伍,那自当自成一军。侄而放心,族叔明天定会与你一同上奏。”
萧正的话虽然是说得好听,可实际上,此时他的心里是早已经乐开了花的。而萧让呢?看到这样的一幕也完全不在意。因为他今天到这里来的目的就是辞去这“萧氏宗团”的团长一职的,萧正能乐于接受,那自然最好。怕就怕萧正像他的兄长萧铨那样,对萧让恭敬有加,这么一来的话,就算萧让是想辞去这个“团长”之位,恐怕都是不容易的。而这个萧正正好相反,他说要辞去“萧氏宗团”的“团长”之位,他还显得是那么的高兴。不用说,他肯定也是打着前往辽东“赚取”军功的心思的,可是这样的心思注定是不能够实现的了。因为没有了萧让的“统领”,这支“萧氏宗团”还能不能从辽东战场上安全地退下来,那还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最大的可能xìng,全团近八百人会全部葬送在平壤城外。
********************************以下免费*******************************
注释:
1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隋朝大将。来护儿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曾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出自《史记?刺客列传》里:当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秦王,太子丹和宾客以及荆轲的几个朋友,全体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直送到易水旁边,今河北易县附近,挥泪诀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激起了送行者无比悲愤慷慨的心情。荆轲唱着,头也不回地走了。给后人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
3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前苏联红军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单位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和同级军事指挥员同为部队首长,通常是同级党的委员会rì常工作的主持者。根据需要在dú lì执行任务的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也设立政治委员。简称政委。
政治委员隶属于直属上级部队首长,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在政治工作上,服从上级政治委员、政治机关;在军事工作上,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员、政治委员和军事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政治。
委员制度,对于保证中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对领导,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军队的各项任务,起着重要作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