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代名将张须陀(下) (第2/3页)
也绝不简陋。
当然,这些都不是萧让此时正站在城门口“感慨”的原因!他之所以站在城门口“感慨”的真正原因是,根据他的“记忆”记载,这个所谓的齐郡在不久的将来会“穷”千古留名的,而这一切源自他们的郡丞张须陀,因为在对张须陀生平的记载上,史是有这样的话的,“……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隋?张须陀列传》)
大概意思就是,大业中,张须陀为齐郡丞。时值隋炀帝数次用兵高丽,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张须陀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官属都认为:“须待诏敕,不可擅与。”张须陀则说:“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遂先斩后奏,开仓放粮。隋炀帝知道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反而奖赏。
史上之所以提到此事,其实主要目的是赞颂张须陀的功绩,可是它在赞颂张须陀功绩的同时也客观反映了这么一个背景,那就是此时的大隋天下,因为隋炀帝杨广的“伐高战争”,其实早已经是“饿殍遍道”的了。齐郡,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例而已可萧让如今看到的却是,仅仅几年以前的齐郡城,竟然是如此热闹繁华的一副景像,试问他怎么能够不感到吃惊、感慨呢?
“黛儿,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住下……”
萧让带着黛儿来到了一幢jīng致的木制小楼前面对黛儿说道。黛儿抬头一看小楼门匾上“公商行”四个大字,她就明白了,原来自己的少爷早在来齐郡之前就派了人来“打前站”了。当然,她并不知道这个“公商行”是什么时候开到齐郡来的,不过既然这个牌匾打到这里来了,那说明一切都应该按排好了,“难怪少爷让我不要带那么多行李呢!”黛儿心里这么想道,于是欣然同意,“好的,少爷。”
只是进去以后,过程却并不与黛儿所猜测的那样完全一致,这间“公商行”的分行掌柜原来根本就不知道萧让主仆二人最近会到齐郡来的,不过,他被派到齐郡来开了这么一间分行,倒确实是萧让两个月以前的安排!当时萧让还专门找了他来嘱咐他要如何去经营一间“商行”,所以他自然认得萧让这个少东家。
“少东家,里面请!里面请!按照您的吩咐,内院备有上等的‘雅房’,不用收拾,马上可以入住……”
齐郡分行的掌柜姓乔,他对萧让的恭敬态度与洛阳城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