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格物学宗师收徒(上) (第2/3页)
这就是萧让刚才在纸所写下的计算过程了。这个计算过程说起来其实也简单那就是他用“中国剩余定理”推算出来的首先那“105”其实是除数“3”、“5”、“7”的公倍数而“70”、“21”、“15”则分别是“105”各约去模数“3”、“5”、“7”后再分别乘以整数“2”、“1”、“1”从而得到的。
推广到一般情形:设有一数n分别被两两互素的几个数a1、a2、……an相除得余数r1、r2、……rn即n≡ri(mod ai)(i=1、2、……n)只需求出一组数k使满足1(mod ai)(i=1、2、……n)那么适合已给一次同余组的最小正数解是(p是整数m=a1×a2×……×an)这就是现代数论中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
它的基本形式其实是早已经包含在《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的解法之中的了。只是《孙子算经》没有明确地表述这个一般的定理所以能透彻掌握这其中变化的古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李乌光这个高句丽最博学的格物学天才其实也只懂得比较小的变化而已一旦将除数“3”、“5”、“7”进行变换他很可能就“嗝屁”了。――当然也不是完全解不出来只是在时间可能要用四五天的时间而已。
“不……不可能你这答案必……必定是错的!”
李乌光听到萧让的说出答案他第一个的反应就是发愣接着就是不相信强烈地质疑萧让根本就是随口说的一个数用来敷衍他的要不然他怎么可能会那么快就解出来了?
他会这么认为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事因就是他这个在《孙子算法》造诣极高的高句丽“格物学”第一人要算出这经过了变化的“物不知数”问题也是不容易的快的话也需要一刻钟的时间慢的话甚至要半个时辰所以他是一点都不相信萧让在转眼之间就算出答案了的。
“呵呵!说你是井底之蛙你还不承认?对与不对你可否先算一遍再来说话?”
萧让自认自己是绝对没有算错的所以自然不会给李乌光留一丝的面子毕竟这李乌光是高句丽人他们可从一开始的时候心里就憋着坏主意了!真给他们面子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哼本官要如何做用不着你多言!”
李乌光嘴虽然是这么说可他终究还是拿起了笔来然后开始默默地算起这在他心里认为是极为难的“物不知数”问题了!刚开始算他的脸虽然难看可是还稍带着一丝不屑的因为他认为萧让刚才所说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可是算着算着他的神情是越来越严肃了到最后甚至一“颤”眼里露出尽是不信的神s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