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一种境界(转贴) (第2/3页)
般地,与热闹是一对生死冤家,让各自不得不言出自由的新鲜空气与露珠雨滴。
但我认为,寂寞与热闹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它们之妙对,方凑成为世间独特的风景依然,清流激湍,浪花飞溅,细雨淅沥。
所以,要使人类成就出自己的独特人生,就不乏拥抱寂寞,远离闹处,平心静气,既身处凡尘,又坐拥独处,才能自任思想的天空不断放飞,以便平和恬淡地,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思维,能够达成一种非常美妙的境界。
那么,寂寞是什么呢?我却不敢违背人言,去任意侃评。但我的言仁言智妙策,方是有所悟见之新意新招新奇,叠出频繁,率意悟真。毕竟,寂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为人处事秘方。
寂寞是痛苦的,热闹是浮躁的,但耐住寂寞,享受寂寞,才可架构出不凡。
可历史上的相当枭雄却不是这样,他们并非感恩那些伟人巨擘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能够独处寂寞,从祸患的峰巅远离避祸,使他们能够在有出头之日,能够悟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干出自己的不凡成绩。而是在这些伟人巨擘逝去之后,却拚命地贬斥自己的前辈伟人巨擘,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伟人巨擘却被越贬越伟大,而他们自己,恰恰成为了一个反面,而成为了不耻于历史的笑话与残渣,并只能被历史的烟尘泯灭。这些事例,已在中国的历史多次证明。同时也说明,寂寞能够使他们成功,而耐不住寂寞,当让他们自坠地狱。
但许多的仁人志士之成就,又当说明耐住寂寞而成就伟业的典范,已被发扬光大,“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了。
寂寞还真是能够出成果的。像孔子之作《春秋》,孙子之作《孙子兵法》,司马迁之作《史纪》,曹雪芹之作《红楼梦》,凡高之作《向日葵》,裴多芬之作《裴多菲交响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