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插秧 (第2/3页)
那次宁州大乱,如何?”许子衿问道。
“小巫见大巫,无足挂齿,那一次光在宁州城里就死伤好几万人,像打仗。”燕中天淡然道。
“也是那一晚,黑龙团才真正认识到天师会的可怕,不敢再跟您直面冲突吧?”许子衿笑道。
“你这丫头,套了我一晚话了,不就是想我派人去南京把小七接回来么?”燕中天瞪她一眼。
“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许子衿冲燕中天露出一个狡黠笑容。
“矜儿呀,不是你燕老爷怕事儿,但有天尊在旁边掣肘,我真的顾忌重重。”燕中天为难道。
“您的天师会就拿天尊一点儿辙没有?”许子衿还是有点不敢置信。
“有消息反馈回来,我的人马已经被天尊打退了十多批,像长了后眼一样。”燕中天苦笑道。
“那您就忍心看着小七哥像浮萍一样,在南京那儿没着没落地飘着吗?”许子衿俏脸生寒道。
“生气了不是?还真以为你这丫头能够凡心不动呢,心里头其实比谁都急。”燕中天大笑道。
“您老高兴了吧?”许子衿生硬地挤出一个微笑。
燕中天咳嗽了一下,收敛起为老不尊的笑容,轻声道:“这次危机,小七可能真的要躲躲了。”
“躲?躲去哪?”许子衿诧异道。
“暂时逃出黑龙团与公子党的控制范围,往西北走,应该是最安全的。”燕中天搓了搓手指。
“没有余地可讲了?”许子衿忧愁道。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倒退原来是向前。”燕中天轻吟起唐朝布袋和尚的《插秧》,玩弄着手里头那只小瓷杯,缓缓道,“现在还没到跟黑龙团撕破脸的时候,你上次来还叮嘱我说,陶瞎子要是玩命的话,千万得忍住,所以我认为以退为进最稳妥。再者说,我目前对天尊这个组织的立场还是有点没谱,病急乱投医只会打草惊蛇,还是冷眼旁观一下为好。小七的安危,你倒不用过于忧心,其实就在你进门前,我就收到消息,他已经脱离了危险期,只是还没醒过来。至于他的下一步动向,有半rì仙在暗处相助,想必也无大碍。”
“好,小七哥的生命安危就麻烦您了,南宫青城那边的工作,由我来负责。”许子衿清雅道。
“你负责?”燕中天目露诧异。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许子衿盈盈一笑,终于收拾完了那些个黑白棋子儿。
――――――
东方既白。
提起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大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皆喜爱的梅雨季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淅淅沥沥的细雨,滋润洗涮着这座六朝古都,勾忆起多少婉约词人的金陵故梦。然而,只有当你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年以后,才会发现,原来南京最美的不仅是她烟雨朦胧的气质,还有舞雪飘渺的情怀。
与北方城市冬季的凛冽、酷冷相比,南京冬rì的天气是难得的柔和、温婉。
南京的雪,格外珍稀,似江南水乡的女子般,含蓄、飘渺。待到退却了初下时羞涩的模样,雪花纷纷扬扬,犹如东晋才女谢道韫形容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纷纷扬扬在空中飘洒着,密密地形成一道帘幕,或钻进路人的脖颈里与他们俏皮地玩笑,或坠入秦淮河、玄武湖中随着潋滟波光而荡漾,或覆盖在紫金山绵延的梅树上,与梅花争论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佳句。
可惜,这样漫雪初霁的唯美雪景,南京_市民们却无心观赏。
因为他们发现一觉醒来,全城开始戒严了,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全副武装的民jǐng在巡逻。
不知内幕真相的人们纷纷交头接耳,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会是政坛上有啥大案要案厚积薄发了吧?等看到新闻上有报道昨夜南京城内发生了多起黑帮火拼事件,并造成了人员伤亡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黑龙团与公子党这对冤家又斗上了,这回不知道能闹出多大动静来。
有好事之人干脆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