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三章 猫头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三章 猫头鹰 (第2/3页)

了,她今天回了福建老家,三都岛,可能几天都不会回来的。”老人敲起了水壶。

    “好,谢谢您啊,大爷。”萧云跟老人挥手告别,开始往回走。

    “我们现在去哪?”仙子轻声问道。

    “三都岛。”萧云前行的速度极快,带出一片水花,此刻已经恨不得插上双翼,飞向福建了。

    仙子跟上他急匆匆的步伐,但唯一不同的是,她轻轻地走,正如轻轻地来,不带走一滴水花。

    在萧云离开之后,那个老人就不再敲打水壶了,只是站起身来,唯唯诺诺,低着头站到一边。

    须臾,两个人从二楼走了下来,南宫青城,与他的仆人,秦始帝。

    “这位公子,你要我说的话我都说完了,我可以回家了吗?”老人似乎很害怕,浑身哆嗦。

    “你家就在隔壁,急什么?”南宫青城背着手,微笑道。

    “家里煲了汤,我怕老伴忘了关火。”老人轻声道,急切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今天早上,他原本坐在自己家门口那里刨土豆,还一边刨一边跟里头的老伴聊着闲天,有一搭没一搭的,然后这两个人,一老一少就诡异地出现了,询问他旁边的月婆婆去哪了。他记得大半个小时前,月婆婆匆匆忙忙出门,他顺口问了句上哪,她就随口说要回趟老家,而之前也跟她聊过闲天,知道她的老家是在福建的三都岛上,他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这两个陌生人。

    然后,其中那个年轻一点的人就给了他两万块钱,让他说了刚才与萧云的那一番对话。

    “老伴今年多少岁了?”南宫青城忽然很关切问道。

    “七十有二了。”老人如实道,黧黑的两颊深陷进去,满脸深深的皱纹和衣服皱褶连成一片。

    “身体还硬朗吧?”南宫青城又问道。

    “还成,除了有点老寒腿,没别的毛病。”老人使劲搓着那对布满老茧的粗糙大手。

    “那就好,你走之后,我会安排人专职照料她的,再给一大笔生活费。”南宫青城轻声道。

    老人霎时惊恐万分,但很快就不再惊恐了,而且永远不会惊恐了。

    ――――――

    假如你打开福建地图,顺福州东北望去,那里有一个叫宁德的地方,与台湾隔海相望。

    打开地图的范围如果再具体一些,仅仅保留宁德这块巴掌大的地方,正东有一个小岛,三都。

    历史上的三都岛曾经辉煌一时,它是世界一流的天然深水港和避风港,清末在这里建关,是闽东茶叶、丝绸等物资的出口处,英国老字号银行汇丰银行在这里都曾经设有办事处,民国时期的省立三中也设这里。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岛上的人几乎都穿着从台湾走私过来的尼龙布衣服,用着当时最先进的8080三用机和彩电,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原装盒带以及张帝的搞笑歌曲更是遍地开花。现在的三都已经没落了,一片萧条,镇里的原住民几乎搬空,驻扎的部队也所剩无己,只有海面依旧碧波荡漾。

    萧云和仙子是坐着一艘渔船上岸的,渔家没有欺负外地人,很厚道地只收了一百元。

    下船后,这一男一女驻足停留了一会儿,看看周遭环境,再瞄了眼礁石上焕然一新的灯标,就沿着石码头往岛的纵深走,这里是一条人民公社老街,旧石板铺成的路已经坑坑洼洼,一个供销社,一个粮店,一个卫生所,一个新华书店,一个柴火店,一个小学,一个中学,一个豆腐坊,一个发电站。

    新华书店的老房子还在,门首自己满是青苔,只是不营业了,改成了一家小旅馆,老板是一个50岁的中年人,打小就在这岛上长大。新华书店原来一直是国民党军队投诚的一个排长经营的,四川老兵,死了好些年了,书店就随之结业,房子却一直闲置着。后来,这个有点经营头脑的中年人就给盘了下来,改成了一家温馨的小旅馆,因为不时有游客上岛,生意还算不错。

    萧云要了两间单人房,虽然不大,但干净,也别致,安置好了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

    简单询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