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困惑 (第2/3页)
萧云沉默着。
“我老了,快要行将朽木了,人也固执,接受不了新知识,只知道一句老话: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yīn功五读书。一德,万事德为先。德者,得也,万宗之源,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无德之人,妄求福禄,何以得来?二命,人命关天。命者,命也,一字定乾坤,试问,何人能知命?孔子说,人到五十知天命,我不认同,人不闭眼,何以知命?三风水,风水居三,人力可为也。风口,既是气场,也是磁力线。风为来,水为去,气在藏。一言以蔽之,风水,风水,过近而伤,过远则荒。四积yīn功,及时行善。人穷,志即短,yīn功者,善,富家子弟可为也。所积yīn功,荫及子孙。五读书,读书者,不为利,为理。古圣先贤,皆由书。读书,明是非,无大过,无大祸。苏家发展到今天,枝叶繁茂,靠得就是祖宗传下来的这句古训,别的什么无神论啊,唯物主义啊,马克思主义啊,统统靠边。”老妇人似乎已经知晓了萧云的目的,一番话下来,就绝了他的游说念头。
萧云苦笑。
“我让钟天师替我施法东取人参,西摘雪莲,北拜如来,南奉观音,不是怕死,妄图延长寿命。曹孟德说过,神龟虽寿,犹有终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对于死亡,我很看得开,我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我还在乎这个家,也希望他们多些关心我,在乎我。自从墨砚离开家之后,我就没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吃过饭,也很少谈心唠嗑,因为我知道,他们每次聚拢在一起,都是为了我手中的那一份遗嘱,这几年斗得尤其厉害,天昏地暗的,那点破事,别以为可以瞒得过我。他们是我生的,为人怎么样,我心里亮堂得很,七个孩子之中,只有墨砚才是真心对我好,孙子辈中,也只有楠楠才把我当作nǎinǎi看待。”老妇人眸里噙着泪花,亲人间的冷漠,让她孤枕难眠。
萧云震惊。
“小七,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nǎinǎi我说话啰嗦。你不知道,老三请了钟天师来了之后啊,我感觉整个家又有了生气,老二现在可能也累了,跟老三还能说上几句话,不像以前那样老死不相往来,只顾着明争暗斗。今天下午,我在窗户边还看到老三跟老二和你在草坪那里聊上了,我内心啊,甭提有多高兴了。这人啊,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盼得就是那么一点东西,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家和万事兴。我一个快要进棺材的老太太没什么通天能耐,就是握着一份遗嘱,想在走之前啊,让这个四分五裂的家能够破镜重圆,那我就了无牵挂走得安息喽。”老妇人叹息道,捻出几颗饵料,扔下玉瓷鱼缸,两尾锦鲤张开大口争相抢食。
遗嘱,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后要讲的真心话,而且内容充满爱与恨。
萧云低头无语。
这个老人也许不明白,如果一个人、一些事能够那么容易改变,世界就变得简单多了。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大姑子,小舅子,远亲总比近邻好……”老妇人喂完鱼之后,轻哼着这首古老的儿歌,仿佛积蓄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下子杳如黄鹤,显得调皮而童真,慢慢走到萧云的身边坐下,眼睛眨也不眨端详着他,直到这个素来都厚脸皮的年轻人羞涩地摸起了鼻子,才微笑道,“如果你姓苏,那该多好。”
“nǎinǎi,虽然我不姓苏,但我也会像苏楠那样,待您好的。”萧云柔声道。
“哈哈,如果让燕中天那个老不死的听到这句话,会不会吃醋?”老妇人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您认识燕老?”萧云讶异道。
“何止认识,他还是我父亲的得意门生,念书的时候常常来我家蹭饭吃。”老妇人轻哼道。
“能详细说说吗?”萧云忽然来了浓厚兴趣。
“可以,先给nǎinǎi倒杯水。”老妇人指了指远端的水壶。
萧云赶紧起身,手脚麻利地到了一杯热水,吹凉了些许,才端过来。
老妇人静静看着他的殷勤,慈祥一笑,接过水杯抿了一口,润润嗓子,才轻声道:“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听过吗?前身是李鸿章设立的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到了1912年,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