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国画展 (第3/3页)
《墨荷图》是明朝徐渭的作品,他擅长水墨花卉,笔下的残花败荷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手法上主要是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残荷花叶,你可以看到这画中的水墨都是淋漓酣畅的,而作为焦点的画物并不拘泥于形似,重在寄兴遣怀,这是文人画的典型。”
萧云点头附和。
迟随笔又走到另一幅画前,指着画,介绍道:“这一幅画叫做《西湖冷月》,是我国著名油画家颜文梁先生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笔触深沉老辣,意境苍然芳华。我18岁生rì那年,爷爷送给我的生rì礼物,当时兴奋得几乎要把整层楼板都给跳塌了,还真害怕楼下的王大爷上来骂我呢,呵呵。这也是全场唯一的一幅油画,虽然与展览的主题不符,可我觉得这样的佳作,应该拿出来让大家一睹芳容的,对吧?”
“没错,我代表大家谢谢你的大公无私。”萧云拱手道。
迟随笔嫣然一笑,又往前走了几步,走到另一幅画前,轻声道:“这一幅呢,是我最喜爱的,陆小曼画的《梅屋图》。你看那幽谷深山,衬托出了文人隐居的妙处,还有那耀目的白梅,使整幅画面显得古朴幽雅,又生气盎然。而空白处的那几句题句,更是恰和画意,妙句添彩:‘为觅空香绕屋栽,万花留向故园开。诗人合是陶元亮,每到花时始一来’,是不是读起来就让你感觉到清新悦目,沁人心田?”
“确实。”萧云一副深以为然的模样。
迟随笔低头浅浅一笑,推了推黑框眼镜,继续往前走去,刚想介绍画作,就听见萧云说话了。
“这一幅是明朝唐寅的《山路松声图》,他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就是山水画。这幅画以淡墨晕染,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用笔上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萧云竟然在细细点评着,没有过多停留,又走到前面一幅画,继续轻声道,“这一幅是清朝吴熙载的《花卉图》,画中绘sè的折枝月季,sè彩浓淡得宜,充满生机。构图新颖别致,月季高低相应、疏繁相衬。以没骨赋彩写花,水墨勾叶,点染自然,秀逸脱俗。”
言语jīng辟,点评到位。
迟随笔怔住了,呆在原地没有跟上去,环胸托起下巴,静静打量着这个多少有些散漫的年轻人,他的一身穿着不算高贵,充其量只能说是得体,没有所谓世家公子哥的那种锋芒毕露,也没有纨绔大少们的玩世不恭,嘴角常常噙着些许习惯xìng的微笑,但不**也不邪恶,更没有矫揉做作的深沉,就如同他那双一看就让人觉得适合弹钢琴的手一般,很干净,仅此而已,可自己为什么偏偏会觉得他高深莫测呢?
“怎么了?”萧云回头见她站在那里怔怔出神,问了一句。
迟随笔笑着摇头,然后跟上去,拨了拨散落在额头的秀发,轻声道:“没想到你也懂国画。”
“其实是我妈妈懂,她跟我讲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我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已。”萧云淡然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愈发对你妈妈感兴趣了。”迟随笔真的很想见见这个似乎无所不通的母亲。
“会有机会见面的。”萧云微笑道。
“真的?”迟随笔惊讶道。
“当然,不是有一句古话说‘丑妇终须见家翁’么?”萧云玩味道。
“呸!谁是你媳妇?!”迟随笔嗔骂道,可脸上的万种风情却藏都藏不住。
“你不是盼望了很久的吗?”萧云邪恶道。
“胡说!不许乱开这种玩笑,我会当真的。”迟随笔温柔地敲了敲他的脑袋。
萧云笑而不语。
迟随笔稳了稳心神,将散落在脸侧的秀发挽到耳后,凝望着他,问道:“想听听我心里话吗?”
“想。”萧云不假思索道。
迟随笔淡淡一句:“没有遇到你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样,毫无缘由地对着一个人傻笑。”
*****
(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