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游过去 (第2/3页)
儿说我和利厚小学没毕业你忘了?秦唐说,自学啊,许多人都在自学。我给你找复习资料。花儿不吭声了。
秦唐说:“我就是为这事来的。”
花儿说:“人不一定都要当大学生吧?”
秦唐被噎住了。
花儿说:“看看我的画吧,有没有进步?”
秦唐说:“我不懂。你知道我不懂。我不能乱说。”
花儿拿起画笔,往画上抹着油彩。
秦唐说:“你能不能歇一会儿,和我说几句话?我是专门来看你的……”
花儿不画了,扭过身看着秦唐。秦唐却找不到合适的话了。
花儿说:“咋样?”
秦唐说:“不知你问的是什么?”
花儿说:“工作。生活。”
秦唐说:“我现在只想着考试了。”
花儿说:“还好吧?”
秦唐好像有些迟钝,说:“还好。”
花儿说:“好就好。”
花儿的脸上有了一种凄然的神情。她尽量掩饰着。
话没法往下说了。屋里的气氛变得压抑起来。他们都感觉到了。
花儿说:“说点别的吧。”
他们到底没找出别的话题来。
花儿把秦唐送出大门,又往前送了一截。花儿把手伸给秦唐,说:“祝你成功。”秦唐握住了花儿的手。他突然有点激动了。他很想给花儿说一句什么。他看着她,看了很长时间,却没找出那句要说的话。花儿把她的手从他的手里抽了出来,给他笑了一下,回去了。
他扶着自行车。一直看着花儿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回到作坊小屋库,他立刻就把自己埋进了那一堆课本和复习资料里。
过完了复员后的第一个chūn节。秦唐接到了中国重化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机电系。
他是他们班年龄最大的学生。他们都叫他老秦。
两年后,他报考了经济学研究生,导师是他几年前住岸江教育招待所时碰到的那位老人。他是郭宁宁的爸爸郭育人。
像举办其他大型展览活动一样,岸江会展中心的人才场开业典礼上也升起了大气球,挂上了醒目的标语口号。门口装饰一新。汽车川流不息,人声熙熙攘攘,充满了十分热闹的气氛。
不过,会议开幕之时,老天爷与大会组织者开了个玩笑。
呼拉拉。一阵风刮来,把大气球上的标语刮掉了一个字。
这个字是个非常关键的字:人才的“才”字。
这个字一刮下去,“人才场”变成了“人场”。
哈哈哈,人!
人们开着玩笑,把会议的组织者弄得哭笑不得。
老天爷怎么这么会开玩笑?
快快快,补上补上!领导向工作人员发火了。
秦唐看着这一幕,并未笑出声来。
他觉得,老天爷这么做是公平的。
因为,“人才”,本来就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概念。
人才只不过是对描述人类素质状况的一种泛指。就像我们常说的英雄、人民,好人、坏蛋一样,尽管你在讨论问题时可以运用这些概念,但不能把这种概念具体指向某一个对象,也不能给他们规定出具体条件。邓大人说过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他从来没说过尊重数学、尊重计算机技术;更没说过尊重大学生,尊重工程师之类的话。
现在,一些门硬xìng规定:文化程度“中专”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员”以上便是人才。唉唉,要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人都是人才,中国的人才数量可太多了;有了这么多人才。现代化早就实现了。
任何事情说的绝对了就会产生误差。尤其是通过行政手段给予具体规定,就更可笑了。
说到家,人才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相对于文盲是人才,相对于专家不一定是人才;高级技工相对于力工是人才,相对于发明家就称不上是人才了。
当然,人才要比普通人优秀一些。这大概是公认的。
可是,人才与人,实在没有什么区别。
尤其是到了场上,这两者之间更没有区别。
在场上,人和人才都变成了商品。
走进人才场的洽谈大,来到用人单位的招聘摊位前,听一听招聘单位与求职者的对话,“人场”的特xìng就表露得淋漓至尽了。
喂,这位女士。请问你们招收化工专业的学生吗?一个毕业生走到了“李娜婷”面前。
你是什么学历?
本科。
英语几级?
四级。
不行,我们要求必须达到六级。
喂,我是学冶炼的。我想到你们公司的钢铁厂。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伙子走过来。
把你的求职表拿来。“丽妃”说。
小伙子掏出了一大堆资料。
复印件不行,拿原件。
小伙子颤动着手把宝贵的原件拿了出来。
英语六级,计算机四级……“丽妃”嘴里嘟囔着念完了所有的资料:到车间生产一线行吗?
没问题。不过,你们的年薪多少?
我们是国家大型,不实行年薪。
月工资?
780元。
小伙子低头掐了掐手指头。说了个“中”。
听口音,小伙子的原籍是河南。
你说“中”不行。我还没请示领导哪!
“丽妃”抬起头,仔细地把这个小伙子打量了一番。然后向“李娜婷”请示:经理,怎么样?
签!“李娜婷”下了命令。
签与不签,实质上是一种买与不买的关系。780元的月薪,买的是六级英语的本科生;四级英语显然不值780元。如无特殊情况,他只能把自己出售于月薪780元以下的单位。
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公司”的摊位前一边看着公司对研究生的待遇,一边焦急地徘徊着。
一会儿。他的女“同学”来了。两个人商量了半天,终于走到了“李娜婷”面前。
这位女士,你们公司对研究生的待遇能兑现吗?研究生问。
这是什么话?“李娜婷”有些生气了:我们是国家大型,不是骗人的小公司和个体户。说到做到,绝不食言。
对不起!研究生身后的女“同学”立刻向“李娜婷”道歉:他是个书呆子。不太会说话,可是,他的学业成绩非常好。导师正动员他留校呢?
学什么专业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
什么?计算机网络技术?
“李娜婷”一听,立刻打起了jīng神。
这可是个紧俏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公司生产调度门最急需的人才。她们人事费了三年功夫,连这个专业的本科生都没招到。现在,竟有研究生来应聘,真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宝贝。
三个“妃子”立刻涌了上去,关心地问长问短。xìng急的“茨妃”恐怕这位大宝贝跑了,竟沉不住气地问:这位同学,你在待遇上还有什么要求?
年薪六万,住房两室,这是你们公司在招聘广告上承诺的,必须兑现。研究生一点儿也不糊涂:另外,能不能为她……安排工作?
你是?“李娜婷”审视着他的这位特殊身份的同学,心里已经明白了仈jiǔ分。
我已经有工作了。女“同学”毫无羞愧之sè:我是县中学的教师。希望能把我们俩调到一起。
那,应该没问题。说到这里,“李娜婷”看了看秦唐。
秦唐笑着点了点头。
“李娜婷”大胆地承诺说:没问题。
于是,研究生从随身挎的大皮包里掏出了一叠厚厚的资料。三个“妃子”认真地审察了一番,便将一张就业协议书递给了他。
在家庭住址一栏,研究生填写了:。
你是人?“茨妃”问了一句。
嗯。
怎么?“茨妃”的眼睛里露出了一串串疑问:放着大城不回,怎么选择了我们偏僻的小城?
研究生像是看出了“茨妃”的神情,头也不抬地说:只有到你们“公司”。才能实现我的价值。
价值,这个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词汇,到了场上便体现为一种纯粹的衡量商品物有所值的尺码和量度。因为“公司”开出的“价”与自己的“值”相吻合,他们之间才实现了迅速的对接。场的规则,在这场货真价实的交易中活灵活现地应验了。
几个女大学生涌上来。她们羡慕地看着这位研究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便问:你们要不要会计专业的?
三个“妃子”对她们的到来视而不见。
等到她们再三追问时。三个人的脑袋像货郎鼓似地摇了起来。
“公司”不是不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而是不要女学生。
女学生的麻烦事儿多,雇用她们要比雇用男学生付出更多的成本。给予女xìng的法定优惠政策越多,女xìng们就业就越难。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情况下,女学生找工作要比男生困难得多。
她们的工作岗位似乎不在这儿,而是在桑拿浴、歌舞之类的地方。然而,那种地方是不需要文凭的。
唉唉!现在啊,如果手里没有钱。连尊重人才的格都没有了。
太好了!“李娜婷”她们轰走了几个女学生,又重新沉浸在成功的兴奋里:学网络的研究生,太棒了。这一回,调度室那些家伙再也不敢说她们人事无能了。
哟!她感慨了一番,突然发现小宝仍还坐在她们的摊位上:小宝,你别在这儿累了,快回去休息休息吧。
不累。秦唐觉得眼前的活剧一幕一幕挺吸引人的,倒不想离开了。
快!“李娜婷”用手指了一下“丽妃”:你领小宝走一走吧!
“丽妃”把秦唐拽起来。两个人开始视察人才场全貌。刚刚走出几步,便看到岸江的副长在众多下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小宝裁!对方看到了他。抢先打了招呼。
长你好!秦唐急忙迎上去。
总裁亲自来招聘人才,为我们招聘团壮了声威,可敬可敬!
响应号召,建设人才强,秦某人理当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