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人才难做 (第2/3页)
生时代,他就没有形成强大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所以在未来的社会当中,屡次离职跳槽也就显得不足为奇,皆是内在能量不够,基础不牢的缘故。
虽然现在重生了,但一来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二也没有可以仰仗的外力,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比周围人多活了那么十多年的见识,那么就只能靠的内在力量去改变命运了。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之前,还是以充实为首要任务。现在对各门各科系统的学习,正是秦唐的计划,他首先要充实巩固的知识。
有一句话是说的来着?
二十一世纪最缺,有知识的人
虽然说的未必准确,但确实是代表了一种趋势。
七八十年代,整个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那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大家一起建设新中国,喊的口号也是“劳动最光荣”。但在步入了二十世纪后,国家已经进入欣欣向荣的时代,这时候虽然也需要繁多的劳动力,但却不再是首选需求,这个时候最稀缺的则是掌握了高科技高技术的顶尖人,在全国各地,各类高科技园区拔地而起,一切都在那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中。
只要拥有一门精湛的技术,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没有饭吃。况且没有人会嫌弃的知识技术过多,大家都恨不得掌握一切热门的技术。
有了当前的一个目标,秦唐给规划了一个大致上的表,晚上十点多睡觉,清晨近六点就起床,然后进行认真细致的学习。虽然确实挺苦也很累,但是跟前世的不如意相比较起来,秦唐还是相当的乐于接受,同时尽量让学习变得有意思起来,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苦中作乐了。
这样的日一长,班级里的其他人也开始发觉出秦唐的不同之处来,早晨七点准时来到学校进行晨读,中午十一点半放学回家,一点四十进入班级,放学后又是丝毫不做停留,收拾好书包就回家。
每天就是这样在学校和家中两点一线的单调来回,秦唐竟然能够风雨无阻的一直坚持下来。兼之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又好,实在是由不得他们不佩服。
只是这种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苦行者一样的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虽然很佩服羡慕秦唐的毅力和成果,但要真轮到的话还是敬谢不敏。
但在各位授课老师的眼里,秦唐俨然就是好好学生的杰出代表了,教了无数届的学生,能像秦唐这样认真主动学习的学生还真是没有几个,扳着指头都能数的。这样在其他班级授课的时候,有意无意的,很多时候便将秦唐作为榜样提起,尤其是在批评人的时候,动辄便是七班的那个秦唐平时是地,再看看你们。一长,秦唐“书呆”的外号便在年段里渐渐流传了开来。
秦唐后对此颇有点啼笑皆非,回想前世因为拖欠作业,成绩下滑而遭到老师父母的责骂,同学们不屑白眼的时刻。再对比起现在老师家长的赞许,同学的敬佩,心中油然升起恍若隔世的感觉来,倍觉唏嘘感叹。
路都是人选的,走的道路不同,将来得到的回报也是不尽相同,很明显的,秦唐这一世并没有打算要再复前世的老路,而是迈向了一条康庄大道,至于将来到底能得到多少回报,没有人,哪怕是秦唐也是一样。但秦唐很清楚,和前世相比起码要强上百倍,因为有了十数年的先知先觉,他已经是站立在巨人的肩膀,站的高,看的远,眼光放的长远,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至于最后到底能有多少的成就,就看他接下来肯付出多少的努力了。
……
就这样,初中三年的第一个月在大家由躁动好奇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中一天天,而进入初中后的第一场大型考试:月考,也已经是近在眉睫。
月考就定在九月的二十四号,考上三天,然后放一天的假休息,接下来就是为期三日的全校运动会,运动会结束后紧随跟上的就是长达七天的黄金国庆假期,环环相扣,很紧迫,一个环节紧扣着另一个环节。好在排在末尾的是国庆七天假期,能够让刚刚经历了考试加运动煎熬的学们好好的放松一下。
这样算起来,虽然月考是每月一轮,但鉴于九月份的特殊性质,实际上也就只有二十多天在上课,而且就这样还得将双休节假日都一并加上行。
如此一来,课程就变得开始紧张起来,原本两节课的内容,尽量简缩为一节,而一节课的内容,则更是精简到半节,自习课跟晨读都暂时性的改成了额外的授课。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与核心内容不太沾边的统统一概略过,句句讲的都切重要点,那些比较简单易懂的更是直接寥寥几句话概括一下就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