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五四章 骄傲(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五四章 骄傲(上) (第2/3页)

。戍军少,又孤悬于海外,便成易攻难守之势。因此才有大臣议弃之。不过还好,当时朝堂有人清醒,反对此议,没有弃之。否则真弃之了,让西夏得到了府麟,陛下你再想一想,河东北面就是辽国,西侧西夏人自府麟路随时能跨过黄河入侵。到时候河东会是什么状况?”

    “河东危矣。”

    “河东一失,京城可安否?”

    “难安,举国危矣。”赵顼喃喃道,这一讲他才知府府麟路原来这么重要啊。

    “请以后陛下稍稍善待折家。”

    “外界传言你十分看重蕃人……”

    “陛下,你莫出此语哪。凡是宋人,蕃汉一家,都是宋人。凡是我敌国之人,无论是否是汉人,都是我敌,如梁氏是也。有人不知世理,用安禄山说事。难道哥舒翰与高仙芝不是胡人?曹操倒是汉人,可忠乎汉朝?司马懿倒是汉人,可忠乎曹魏?象唐朝那种节度使制度下去,就算不用胡人,全部用汉人,也早晚会出大事。这才是真相。胡人不是不能用,略略防范即可。”

    “这才是道理,”赵顼说道。一语击中!然而听司马光他们的那些话,似是似非的,赵顼脑子都听大了。

    “陛下,还是说绥州吧。得到了绥州,陕西离府麟二路很近了。想要选择一条安全的道路,自绥州就有平缓的渡口直奔石州,此乃以前拓跋李家进入河东之大道也。因此自绥州到石州,再到岚州,就能迅速进入麟州。如果敢走的话,直接从变得单薄的银州撕开防线,互为犄角。府麟路立即不再变得单薄了。并且银州夹在府麟路与绥州中间,随时摇摇欲坠,西夏只能派出重兵防范。实际只要将西夏拖得增加常驻兵力,西夏早晚会穷蹙,矛盾激化之下,更多部族思奔我朝,不战即可让西夏亡国了。”

    “有道理,继续说。”

    “我在小时候曾说过没藏讹庞侵耕屈野河的原因,说没藏讹庞所在的没藏族不大,想要掌权,必须收买人心。仍西夏贫困,他手中经济不足,这才侵耕屈野河谋利。实际还有一个原因,西夏看似大,实际小。许多地方乃是苦碱沙漠戈壁滩。包括盐州地界。虽然产盐。但多是苦卤之碱地,不出产粮食。因此横山各部多用皮毛等物品与我朝交易布帛、茶叶与粮食。西夏侵耕屈野河,也多少缓解了一部分粮食困难。绥州无定河畔与大理河畔有许多平坦的河川可供耕种,这是种谔说能供养上万弓箭手的由来。这点耕种面积放在我朝不会多痛惜,但放在西夏人眼中,那会深深的痛惜。”

    “对啊,朕茅塞顿开了。上茶,端坐。”赵顼冲远处几个堂吏喝道。

    得好好长谈一番。

    堂吏端来坐椅。沏上茶,然后艳羡地看着王巨退下。

    王巨又说道:“陛下,臣再说第三利。臣家乡有一个李三狗,你知道吧。”

    “那个赵忠?”

    “就是他,他带着妻子与两个儿子逃到王家寨,可能因为失落吧,性格便有些孤僻,不过他十分骁勇,寨中的百姓也不敢得罪他。臣在保安军城受了一些气,不知天高地厚。带着弟妹返回王家寨。结果快要活不下去,于是也不顾危险。做骡子了。”

    “卿,”赵顼伸出手,搭在王巨手臂上,十分感触地说:“卿乃是上天降给大宋的一个宝贝。”

    “陛下,切莫乱说啊,这不是夸奖臣,而是捧杀臣。”

    “为什么有那么多框框?”赵顼忽然感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