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祸福 (第2/3页)
剑,不能受杖,以此胁迫宝臣公放过他。”
“宝臣公便再三劝说,这个士兵坚决不从,于是宝臣公对他说杖,国法,不可不从,剑,汝之所请,某也亦汝违也。让衙役将他拉下去先仗,再用剑斩杀,因此军肃然。”
吕宝臣就是吕公弼,他也是前任延州知州。
延州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他的责任可不小。
大约是心憋着一股气。
不过王巨有读瞠目结舌,难道这个兵卒是二百五吗?连狄青都让韩琦家的家妓羞侮不敢发作,你一个大兵哥,凭什么与知府耍傲气?
随着他在心又感到庆幸。
这证明了朱家消息灵通。然而鄜州那一战朱欢至今还没有得到情报,可想而知,那两个皇城司的人替自己,不对,是替赵念奴做了遮掩。
那真的不能公开,一旦公开了,比捅破天还要严重。
“受宝臣公启发,程公便击杀了青涧城三名小校,军同样被程公震肃,加上朝廷也听闻了陕西青盐往来如织,刻意让薛师正公担任陕西转运使,平解盐价。于是程公与之呼应,让兵士日夜巡逻边境,这段时间大家都苦了……不过程公又下了一道命令,责令官府追击余峰与宋吉等逃兵,同时打出寻找线索的借口,查问当天伏击蜂盗的背骡子与商户。”
为什么斩杀青涧城三名小校,王巨知道原因。
那便是种世衡留下的营田(见作品相关)。程勘斩杀三名小校,无疑是针对这个营田而去,再用三名小校杀鸡赅猴,恐吓私盐商贩。
而且治辖内出了这档子事,程勘不用说会恼羞成怒,他会恨余峰这些军败类,同样会恨朱家这些胆大包天的私盐贩子,以及王家寨这群骡子。
寻找线索只是一个借口,一旦让程勘得知了真相,相信接下来所有当天参与的人会有一半人头落地,包括王巨在内!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
“那群人还没有查到吗?”
“没有。”
“奇怪,那是一百多号人,他们能藏在什么地方?”
问题就出在这群蜂盗身上。
其实私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李元昊叛变后,延州变得无比重要,知州一个比一个来头大,比如赵祯老师范雍,名将赵振,多次担任过陕西与河北转运使的张存,范仲淹,庞籍,庆历间言臣最有美才者之一的沈邈,戏剧狸猫换太子的程琳,宋朝名将李继隆之子李昭亮,狄青,庆历间比较活跃的大臣施昌言,与包拯齐名的吴育,夏竦长子夏仁清,吕夷简长子吕公弼。
新知州程勘来头大,但在这些人当只能算是一般。
为什么他们不敢深碰私盐?
利益圈太大了。
论耿直包拯算是厉害的吧。
宋真宗时国家田亩达到五百多万顷,因为要应付西北战争费用,朝廷两税增加,主观许多主户也想逃避两税,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