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无门之门 第五十五章 雪夜中的仰望 (第2/3页)
真观:要求通过静观体道。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倘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足,窃务全生。自始至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者,谓之真观,及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泰定:夫定者,尽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形如搞木,心若死灰,无感无求,寂泊之至,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故曰泰定。庄子云:“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字则心也,天光则慧也。心为道之器宇,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
得道:夫道者,神异之物,灵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莫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之道。至圣得之于古,妙法传之于今,循名究理,全然有实,上士纯信,克己勤行,虚心谷神,唯道来集。道有至力,染易形神,形随道通,与神为一,形神合一。
并且给出了达到效果的四个渐进的修炼法决:第一层《吐故纳新》,第二层《坐忘无我》,第三层《逐本归元》,第四层《凭虚御空》。
但最吸引吴一凡的还是对道和修道的精辟论述,直指本源,这是吴一凡从来不曾敢想的。吴一凡发现对道对一些本源的东西的兴趣比那些强大招式以及诀要更能吸引他。
“……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
“断缘者,谓断有不为俗事之缘也,心弥损害道,迹弥远俗,方至圣至神。”吴一凡搁下书简,茫然的看着窗外纷飞的雪花……,“迹弥远俗,方至圣至神……”
“那既然无处不显,无处不是道的处在,那俗世尘缘居不是道吗?那要是这样,这最后达到至圣至神岂不就是无性无情,圣是这样?神视这样?”
门在静静的灯光中被推开,竹简散落于榻上,一个略显消瘦挺拔的青衫,赤脚迎着风雪,头始终微微地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