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邵大亨 (第2/3页)
司马燕就走了出去向李振国汇报道:“李总裁,周氏珠宝的周瑜恒老先生、澳门赌王何先生和前亚视董事局主席林柏欣老先生曾经到了,梁总裁的秘书打电话来让我告诉你去一楼的发布会现场。”
李振国带着司马燕离开一楼发布会现场的时分,大厅里的人是越来越多,有些林宇觉得眼熟。原来周梁淑怡把亚视的一些男女明星也给召集到发布会的现场以壮气势。
可是令李振国没有想到的是,无线电视的邵义夫和方义华居然也离开了发布会的现场,邵义夫乃是香港文娱圈外面的教父级别的人物,而本人只不过是个香港文娱圈的新人,按理说。邵义夫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抬举本人。
对于这位万人敬仰的“六叔”,李振国也是很尊重的,不只是他对于香港电影做出的出sè奉献,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他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目击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可谓电影史的见证人。更是敬其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努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说起“六叔”,其实还要说他的家庭邵逸夫的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邵行银。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20世纪50年代,香港得历史之机遇百业兴盛,电影业也不例外。1957年,邵义夫正式移师香港,以50岁年岁为开拓事业新天地而搏命。1958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与时常出如今文娱版头条的明星身份相比,六叔或许更钟意被视为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捱得苦、做事勤勉、知晓业务、市场敏锐度极强、对成本錎铢必较,老一辈港商的致富之道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邵义夫并非出身于贫困人家。他的父亲在上海拥有一家颇具规模的颜料公司,可邵氏兄弟无人承继父业,全数进了文娱圈。他于1926年跟随兄长赴新加坡开拓南洋电影市场,由职位最卑微的电影放映员做起。由于当时邵氏刚起步,并没有本人的电影发行网络,他只能本人挑着装影片和器材的担子跑遍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每个角落,到有华人聚集的地方放映。
至上世纪60年代,邵义夫的影视王国颇具规模,他的勤勉却不减年少。听说他至古稀之年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著名导演张澈在邵六叔的手下工作过,他写的书中回想说:“邵义夫当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稀有,他坐的劳斯莱斯是名贵豪华的车,车里有酒吧,他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工夫都不糜费。”
就商人而言,六叔也算是气魄过人、决策武断。他从上世纪2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