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五章 (第3/3页)
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战士的悲歌哼哼道:“儿童节啊,姐姐才两年每过而已呢!”
其他人更是笑得开心,战士的悲歌才刚刚十七岁,确实,也才刚刚过去了两年而已。
飒若忍不住猛摇头,说道:“悲歌,我才发现我比你大了快一轮啊!”
“是啊!大叔!”战士的悲歌撇撇嘴,直接抵制了飒若企图占她便宜的打算。
小家伙们都呵呵直笑,纷纷闲扯了起来,之后话题不知道怎么蹦的,扯到了当年都玩的什么上面去了。
“我记得当年我们一帮子男孩都特喜欢打陀螺,我是我们中间打的最好的那一个,那陀螺可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呢!”瓶子感叹道。
“是啊是啊!还有打玻璃球,那时候还特喜欢玩变形金刚,我到现在还存着呢!”残血飘香也笑道。
纱利雅突然插嘴道:“说到变形金刚,那东西现在也很好玩啊!”
“咦?女王陛下,你也喜欢这个?”大家都讶然,这是男孩子通常喜欢的吧?怎么纱利雅一个女孩子也喜欢?
纱利雅耸耸肩,说道:“有人规定女孩子不能喜欢这个?”
小家伙们沉默了下,异口同声的说道:“当然没有。”
得,女王陛下威武霸气!
于是,话题继续。
“我记得当年还很喜欢看小儿书,我那时候还有一套《隋唐演义》,只可惜后来搬家搬得,不知道丢到那儿了。”
“是啊是啊,那时候我特喜欢翁美玲!只可惜,翁美玲死早了!”
“对啊对啊!太可惜了,不过,赵雅芝演的上海滩也好看啊!发哥演的许文强帅爆了!”
“我觉得赵雅芝演的白素贞好看!那扮像漂亮!”
“对对对!”一群人符合。
不过,有人接口道:“那时候我特讨厌许仙,觉得这男人怎么这么蠢啊!后来我才知道叶童竟然是女的!”
“对啊!我也是长大之后才发现的!我一直以为是男的的……”
…………
……
得,话题直接歪楼歪到了外太空去,没人扯得回来了。
卓尔墨菲想了想,很干脆的没有把话题撤回来。任由这些小家伙们瞎胡扯。
然后就看到小家伙们的话题从赵雅芝的演技蹦到了小青姐姐的嫁人,最后吐槽了一下法海这老和尚绝对是爱上了白素贞,才决定棒打鸳鸯。
也不知道这话题是怎么蹦的。
卓尔墨菲在这边听得差点没有笑抽过去。
因为女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法海是爱上了许仙而不是爱上了白素贞才会决定棒打鸳鸯。
这有什么区别吗?
没啊,就是觉得那些家伙们看着不顺眼罢了,女孩子们很无辜的说道。
所以说。不管得罪谁,也千万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未成年的女人,那是小人加女人啊!
卓尔看着被刺激的够呛的女孩子们,决定让墨菲出手。
墨菲失笑道:“你们也差不多够了吧?白娘子传奇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啊,这个故事是经过无数次美化后才得出来的,最开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美化后才得出来的?”大家讶然道。
墨菲点点头说道:“是的,传说中的‘白蛇’一事,事实上也有历史原型。其中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根据《金山志》记载:‘蟒洞,右锋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即裴头陀(法海禅师)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禅师驱伏白蟒,将白蟒赶入江中而不再害人。”
大家听得满头黑线。想想白娘子的故事,再看看这个故事,说道:“嫂子,那另外一个故事呢?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墨菲也不恼,径自笑道:“另一种关于‘白蛇’的说法,与金山寺有关。但却非法海禅师。据《高僧传》记载,在法海禅师来到镇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灵坦的高僧,是武则天的侄孙,他曾做过太子通事舍人。后出家为僧。灵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驱走一条白sè巨蟒。后来,人们将这些与金山寺和法海禅师有关的人和事进行艺术的整合,加以虚构,逐渐形成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就这样?”大家狐疑道:“和白娘子的故事也查的太远了吧?”
墨菲咯咯笑道:“白娘子的故事最开始叫做《白蛇传》,明末冯梦龙编撰的《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此时的法海禅师是有道高僧,并非后人理解的“恶僧”形象。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对法海禅师进行猛烈抨击,嘲笑他是蜷缩在蟹壳内的小虫,实际正是为了揭露‘封建伪善’。对于当代人们来说,‘封建伪善’早已伴随着雷峰塔的倒掉而成为历史,艺术法海的历史使命是否仍应继续值得探讨。但毋庸置疑,人们应当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并予以尊重。”
“额……是吗?”小家伙们都知道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这一文,想了想,有点不确定的说道。
“不错,”墨菲也知道小家伙们在嘀咕什么,径自继续说道:“关于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我想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以前没事儿的时候,我曾经查过一些资料,嗯,是在雷峰塔查的,毕竟,当年白娘子是在雷峰塔下面关的嘛,我也好奇,就顺手查了查,结果发现许仙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在明清小说中,均称之为‘许宣’,宣纸的宣,直到民国中期,才被‘改名’为许仙。”
听到墨菲的话,大家也来不及笑墨菲竟然那么较真,好吧,其实当年他们看到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也很想去雷峰塔看看的。
墨菲笑道:“根据考证,雷峰塔建造之时,尚无白蛇故事。吴越国降宋后,市井乡野的说书艺人就一步步地衍化出这个传奇故事。故事的梗概与现代的传说基本一致,唯独这许仙被改了名。明代冯梦龙《jǐng世通言》第25卷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最早较完备地记载白蛇传奇故事的版本之一。”
“嫂子,能具体说说吗?”小家伙们兴奋地问道。
墨菲想了想。回忆了下当年看到的内容,慢慢的说道:“我记得书中是这么说的,‘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这位‘许宣’在书中又称‘小乙官人’,即是如今家喻户晓的许仙。清代古吴墨浪子辑的《雷峰怪迹》一文,文字更为凝练,但许宣许小乙的称呼依然没有变。后来到了民国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许宣开始成为许仙了。鲁迅先生1924年发表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建国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等都将《雷峰塔》《白蛇与许仙》等剧目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电影《白蛇传》更是家喻户晓。从此许仙的大名盖过了‘许宣’。不过,许仙之名确实较许宣有意思。而衍化中产生的这类变化,正是民间文学的一大特征。”
“哦,这样演变过来的啊!”大家喃喃的说道。
墨菲又笑道:“而且,大家有一件事估计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法海和尚是什么寺庙的吧?”
“当然。金山寺啊!”小家伙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墨菲眨眨眼,笑道:“那你们知道金山寺在哪儿吗?”
“不知道。”小家伙们先是老老实实的说了一声,才追问道:“嫂子,金山寺在哪儿?”
墨菲咯咯笑道:“在长江边上啊!”
“啊?”所有人都傻了眼。
金山寺在长江边上,但是雷霆塔在西湖啊!这两个地方怎么凑到一起的啊!
面对着小家伙们的疑问,墨菲耸耸肩,说道:“根据冯梦龙《jǐng世通言》中的记载。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是位正面人物,并且是有道高僧,然而。伴随着明清时期封建礼教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激起的反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在故事里寄予反封建、反**的期盼,在后人演绎的地方戏剧《白蛇传》版本里,法海禅师逐渐被塑造为破坏人间爱情的负面形象,最终成为封建伪善的代言人。”
说着,墨菲微微喘息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为什么会将金山寺与雷峰塔挂上钩,应该不属偶然。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寺内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向为中国佛教禅宗名寺。法海禅师又确有其人,借名人名地增加传说的‘真实xìng’,这是司空见惯的。但还有一点可能许多人没有留意,历史上镇江与杭州的联系是相当频繁的。我曾经去过金山寺,当时录下一副对联:‘适从云水窟来,山sè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cháo。’这幅对联的大意是说,刚从四川云雾迷漫的峡谷中飞渡而来,袖管上沾的巫峡雨水还没有干透,又要向海天深处的浙江杭州赶去了,行sè匆匆,小舟还得趁早去赶浙江cháo。对联中的‘海天深处’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处镇江的古人为什么独将杭州写上去呢?据了解,宋明时,长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镇江为中转点、歇脚站。而当时以丝茶闻名的杭州已经盛极一时,各路商人争着要来。行商们本来就是民间说书艺人‘兜售’的对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进说书的内容里,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哦,明白了!”小家伙们恍然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