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街头趣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十一章 街头趣事 (第3/3页)

”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了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其实,现在我们看来,这公道杯就是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就现在的景德镇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曙光瓷厂陶瓷艺人对“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现在的“公道杯”驰名中外,可称得上是一种陶瓷高级艺术珍品。1982年,工人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公道杯’轰动日本”的报道,指出此杯深受外商青睐。现在,凡是来瓷都观光的游客,见到这种珍品都是赞不绝口,皆为“公道杯”所倾倒。

    当然了,现代的虽好,但是在行家眼里,还是不急古代的千分之一的。

    虽然那个时候生产的公道杯有缺陷,但是那是怎么样得时代?那可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各个学科都分工明细,有统一的教育的时代。这公道杯在那个时候是花了多少人的心血才能完成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老东西他都有一种时代的印记,这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见到这个样子,董凡就知道了,这怕是这店主为了吸引顾客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把!只见店主把水往杯里,说是杯,我们现在叫碗差不多了。

    店主把水往杯里到,然后里面中间装着的小人就慢慢悠悠的起来了!

    这样并不新鲜表演却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这个公道杯,中间立着是一个小人,形象生动。

    “这个多少钱?”不断的有人发问,打断了董凡的欣赏。

    “十五万。”店老板笑着答道。

    “哗!”人群马上喧哗起来。

    其实,这个价格,只要这东西是晚清的,这个价格还是能卖到得。当然了,这老板也估计是怕喊少咯当真就人马上不还价就买了,这才喊了十五万。

    不玩这一行的,纯属看热闹的人当下就说道:“你想钱疯了吧!就这破玩意还要十五万呢!”

    老板也不生气,呵呵一笑答道:“您看个热闹,我也图个热闹不是!?”

    这一说,当下大家都呵呵一笑了,当真想买的,还真没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