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一章 中正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十一章 中正剑 (第3/3页)

位上眼吧!”别怀权对大家说道,还重点最后停在董凡身上。

    董凡第一眼就看到一件东西,那似乎是一把短剑。因为答应过方力,所以对刀剑董凡还是很上心。走近拿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把‘中正剑’!

    说到中正剑,就得说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就是蒋介。石蒋中正了!

    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有一柄短剑成为了这个时代的重要象征物。围绕着这一柄短剑,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欢离合,而这柄小小的短剑就是“中正剑”。

    “中正剑”是民国时期蒋赠给其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因为在其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因此得名“中正剑”。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的许多战役中,由于部分军人因丢失阵地、重伤等原因而以此剑自杀殉国,此剑遂以“军人魂”之名在军中传开。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柄剑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五花八门,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民国时期,保守估计“中正剑”的产量也不下百万柄。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蒋就在庐山开办了军官训练团。由军训团团长陈诚发给每一位毕业的学员一把镌刻着“蒋中正赠”的短剑。关于此剑的用途和意义,蒋直言不讳地说,凡与红军作战必须勇敢杀敌;如杀不尽敌人,打到最后只剩自己一个人时,就要用此剑自杀,绝不当俘虏,即“不成功,便成仁”。

    甚至当国民党败逃台湾后,蒋选拔侍卫人员时,更是变本加厉对年轻人进行残酷训练,甚至强迫他们回答“当‘总统’和你的父亲同时受到生命威胁时你将如何选择”这样的问题。而一旦成为了蒋的侍卫,他们便要绝对服从他的意志,生要服从这意志,死也要服从这意志。当然,蒋也为他们装备了“成仁”的“中正剑”,要求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地用年轻的生命去换取“总统”的人身安全。

    抗战之前国民党官佐都系宽边十字武装带,将级军官在十字武装带上悬挂“中正剑”,起初可以说是一件时髦的装饰品。但是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接受了美式装备,军服改变了,十字皮带淘汰了,这件装饰品也无处可悬挂了,于是成了古董。

    在众多的“中正剑”获得者中,既有雄踞一方的各派军阀,也有出身嫡系的黄埔将领。而这些人对于“中正剑”的态度也各不相同。积极渴望者,有之;不屑一顾者,亦有之。张灵甫、张治中、杨虎城、孔祥熙、何应钦、韩复榘、顾祝同、阎锡山、何键、刘湘、马步芳、陈仪、刘建绪、马鸿逵、宋希濂、关麟征、黄维、卫立煌、何基沣等许多人都获得过这柄所谓的“荣誉之剑”,而“中正剑”也伴随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起初这柄剑只授予称呼他为“校长”的黄埔门生,后来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蒋为笼络人心,凡少将以上军官,不管什么出身,都赠送了一把“中正剑”。尽管如此,用此剑自杀的黄埔军官仍是屈指可数。较为知名的自杀将领不过张灵甫、邱清泉、黄伯韬寥寥数人而已,而就是在这些自杀之人中,绝大多数也不是使用此剑,“成仁剑”可谓有名无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