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五章 各自的收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二十五章 各自的收获 (第1/3页)

    蟋蟀也叫‘蛐蛐’。现在似乎看来,玩蛐蛐已经不是主流了,老一辈的,基本上都知道这些玩意。玩蛐蛐那时候就是跟现在咱们年轻人上网一样,家常便饭!董凡在大学也是听胖子说过他们家老爷子是个玩蛐蛐的高手,那一手玩的简直就是出神入化的,要蛐蛐叫他就叫,不叫也得叫!

    其实啊,咱中国人玩虫儿,早在宋代就盛极一时。斗蛐蛐,多为达官缙绅,贵妇阔少,富商大贾及纨绔子弟,而且还是很流行的赌博工具。大家都知道的南宋时期的权相贾似道就是一代的“蛐蛐高手”,到了清朝不但皇宫里玩,寻常百姓家只要有经济实力的,也都玩上一玩。蛐蛐是秋季长成,有“秋风起,蛐蛐叫”一说,所以,蛐蛐又叫做“促织”,意思是天气渐凉,人们该准备衣被了。每到这个季节,各地都挑着箩筐到北京去卖蛐蛐,所售价格不等,一些富户大款为了争买佳品,可谓一抛千金。他们斗蛐蛐,不仅场面华贵,而且赌注非常大,斗蛐蛐的罐子也很讲究。名罐价十万,甚至几十万。一般平民或儿童则可花很少的钱,便可买一只一般的蛐蛐罐。斗蛐蛐的最好时节是在重阳节过后,被称为“乐哉九秋”。这个季节人们三五成群,随便选个地方,便可开战,乐此不疲。就算现如今我们的一些名人也都还玩这个,比如相声大师侯宝林、王长友当年都是京城著名的蛐蛐迷。还有演艺界的王铁成、王刚,主持人赵忠祥都喜欢蛐蛐,也收藏不少蛐蛐罐。

    不过,董凡有兴趣的,并不是这是一个蛐蛐罐,潘家园啥玩意没有?这有什么好稀奇的。起初了觉得这个造型比较有趣,更重要的一个,就是下面刻的款识,让董凡一喜。在这个象牙蛐蛐罐的底部,刻着:古燕赵子玉制!

    这就是典型的名家款了,这蛐蛐罐底部这个款识,董凡到也知道,在黄老提起张老的时候曾说过,张老喜欢玩蛐蛐,也藏许多蛐蛐罐,其中的珍品,就有赵子玉做的蛐蛐罐。赵子玉是清康熙年间人,号“淡园主人”、“恭信主人”、“敬斋主人”,是清代制蛐蛐罐名家,主要制作的是澄泥蛐蛐罐,他的款识多在罐盖和底部题“古燕赵子玉造”、“古燕赵子玉制”、“大清康熙年制”、“淡园主人”、“恭信主人”、“乐在其中”等款识。

    董凡知道的到也只是听黄老说过一些而已,对于这赵子玉的这玩意,能卖几个钱,他却是不知道了。但既然黄老都说是珍品了,但想来也不差了。

    想到这里,当下董凡就认真看起这个蛐蛐罐来,一边留意起摊主了。

    摊主估计做这个也有段时间了,卖的东西也五花八门的,这个摊位虽小,但比他傍边的两个摊位的人要多上一些。一些熟人不管年纪大小的,都管他叫‘老秦’。说来也巧了了,董凡就愣觉得他像葛优演的那个‘秦奋’似的。

    有人蹲着在看,有人让站着让老秦把东西给递过来,忙的是不亦乐乎了。董凡仔细看了看手上的象牙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