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四章 真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四章 真迹 (第2/3页)

鉴定文物的时候就是这个表情,老板虽然从内心认可这幅画有些价值,可他还是不愿意的把画拿去文物局鉴定,鉴定一次得几千块,乖乖,得卖多少个包子,多少碗绿豆粉才能够赚回来。万一画不是真正的文物怎么办,就算是,以前听老家的人说,有一个人挖红苕的时候挖出来一枚金戒指,上面还写有字,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文化局耳朵里,听说局长第二天就找到那个人家里,嘘寒问暖关怀民情,最后点名道文化局愿意出几百块钱把国家的重要文物回收,收回去以后那个人就是保护国家文物的一个大功臣。结果呢,那人听说自己已经肩负到国家重任,硬是没有接一分钱,说局长是好人,是好领导,那枚戒指本来就不属于他,他愿意无偿捐给国家。那个文化局局长当时就内牛满面,激动地想道一上午的唾沫没白费,事后让人送来一块英雄锦旗,让捡到戒指的那个人受宠若惊,心呼还是党的政策好啊。

    老板可不想那么做,亏本生意谁爱做谁做去,自己还要安安稳稳奔小康,目前店里生意稳定,奔小康的指标指日可待。什么画不画的,挂在那里让人看得了,看一眼既不会增肥又不会减瘦,更不可能怀孕。

    “兄弟,要吃点啥?”老板满脸堆笑道,在重庆,看到一个男的,是喊兄弟伙,女的是喊妹子,听起来就像是一家人那般亲热。

    青年自然是叶河图。

    墙壁上挂的画让叶河图看出了一点端倪,从小在昆仑见过多少国宝级的画,读过多少失传的书,见识面不是宽广两个字就能形容的,要是叶河图在大学里主修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进去一天基本上就可以捧个毕业证回家了,为什么进去一天,是需要通过各种考试,中国的教育制度亦是如此,应试教育不出十年便能让很多人走上促使国家强盛的大道,但是再过十年,恐怕这种现象造成负面影响也会接踵而来,为了考试而考试,这样子,学起来还有什么意义呢。

    相比之下,叶河图更看好在美国一些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从小养成学习兴趣,长大后发展学习兴趣,等到读大学了再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结果自然是学术有成,叶河图在哈佛大学呆过一段时间,是因为一个在国外结交的朋友在那个学校做一个实验报告,叶河图顺便旁听一下,对于西方文化,叶河图还是有一些兴趣的,那个朋友对于中国,特意做了详细的调查与说明,在中国,官员一般都要商业搭上一些不明不白的关系,学生都是力求全才,与美国的传统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多冲突,叶河图的那个朋友还特意指出许多官场上和商场上的许多潜规则,这些实际是特意说给叶河图听的,至于叶河图听了之后会怎么做,是他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中国国籍的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从未出现过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些事实比证据更具备说服力。

    “一杯清水。”叶河图的眼神依旧停留在那幅画上。

    老板有些疑惑,这样古怪的客人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难不成是进来讨口水喝的?重庆人的豪爽就表现在这一方面,不是问叶河图为什么只要清水或者什么时候点菜,而是已最快速度去倒了一杯清水,递到叶河图面前,并且什么话也不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