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章 第一次民族会议 (第2/3页)
灾荒颗粒无收了,但一定还有后来人会记得那一片曾经的绿野,然后重新开辟更大的希望的田野出来。
其实,西门庆自己开辟的希望田野就已经相当的巨大了――新生的中华联邦,第一号议案就通过了吐蕃自治区的成立。
西门庆掣着鸠摩智的手,一齐高高举起,大声呼喝道:“今天,在这个庄严的时刻,吐蕃自治区正式成立了!吐蕃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当是时,鸠摩智泪流满面,无数吐蕃子民满面泪流。
吐蕃衰亡数百年,遭人白眼受人嫌,无数吐蕃子民妻离子散,南奔北走,仓惶于歧路,伤心绝命之下,再休提昔日赞普风流――今天,这一切苦难随着西门庆的这一声大喝,终于都成为了历史!
从今之后,吐蕃人重回故土,挺拔着身躯有尊严地在阳光下活着,再不必遭受赵宋、西夏那样的剥削压榨了!
西门庆把秦凤路的西宁州、积石军、廓州、河州、湟州划出来,加上本就是吐蕃旧地的青藏高原,以为吐蕃子民休养生息的家园。
李乾顺得报后,怅然若失――换作是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将河湟的膏腴之地拱手送人的,是拼死也要据为己有的――也就是在这一刻,李乾顺不得不承认,如果只论君王的气度,他是万万不及西门庆的了。
西门庆不求得土地,只求得人心,以成大业――这一点,确实是以一家一姓为利益的李乾顺所拍马不及的,这种历史的局限性,党派帝王终究难以超越。
李乾顺看着天上的寒星,长长地叹了口气:“西门庆啊西门庆!你就不怕养虎贻患吗?”
西门庆真的不怕。因为第一,他有真心;第二,他操兵戈;第三,他控商路。
吐蕃自治区成立后,接下来的议案就是吐蕃与中原的贸易问题。
西门庆首先下令蠲除了与吐蕃之间的贡赐贸易。什么是贡赐贸易呢?贡赐贸易是从前赵宋与吐蕃之间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种经济活动一般说来并不是一种完全的等价交换,往往是赵宋的“回赐”价值远高于吐蕃的“进贡”价值。赵宋为了维持天朝上国的脸面,总是打肿脸充胖子。
见赵宋乐于当冤大头,吐蕃各部族没事儿就来“进贡”,除了大宗的贡马之外,还贡牦牛、骆驼、狮子、犏牛、ru香、象牙、玛瑙、犀角、铁甲、铜印、银装交椅等物品。这些贡品有的是吐蕃本地的土特产,有的是吐蕃与中亚、西域各国商人贸易得来的商品,概括起来就是两大特点――一个是好,一个是贵。赵宋则回赐锦袍、金带、供帐、什物、茶药,甚至还有禁运的铁器、熟铜等等。
长年以往,贡赐贸易就成了赵宋政府极大的负担。当然,很多大贪官是很乐意将这种贡赐贸易永远做下去的,因为他们能在中间上下其手,一个个都捞得脑满肠肥。
西门庆可不愿意当这种冤大头,白扔钱财倒也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