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四章 萧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四章 萧让 (第2/3页)

词,他哪里敢受?当下起身向西门庆深深施礼,口中连称不敢。

    西门庆和萧让互相揖让为礼,然后分宾主落座。西门庆便问道:“不知萧先生今rì光降,有何贵干?”

    萧让正sè道:“小生早闻三奇公子文采风流,当年一幅悼亡之联,名震山东八府,令多少士子引为佳话,想要做高山流水之深谈者,又岂止萧让一人?只是关山路远,不得亲近芝兰,殊可叹矣!谁知今rì柳暗花明,得与四泉兄同驻梁山,萧让早思拜访,忍到今rì才登门,已经是迟了!”

    西门庆连忙摆手道:“小技雕虫,斯文末路。爝火萤光,贻笑方家。小弟樗朽之材,岂敢在圣手书生面前拿大?只怕先生今rì出得此门,就要大发见面不如闻名之叹了!”

    二人言语酬答几句,西门庆见萧让吐辞文雅,意态蕴藉,确是腹藏锦绣的饱学之士,便不由得叹道:“公让兄实有龙章凤藻之才,今rì既上了梁山,便不能再身列明堂,想來真是一桩憾事。”

    萧让听了,却摇头苦笑,问道:“四泉兄,你可曾赴过科举?”

    西门庆摇头道:“这个却不曾。我西门庆只是有些小聪明,哪里做得了学究博士?像我这等既不明经文,也做不出策论的蠢才,也学旁人去考进士,岂不笑破了天下有识之士的肚皮?”

    萧让听了叹道:“四泉兄果然未经过科举之人,所以才将明堂之路,说得那般轻松!”

    西门庆听萧让语气中颇有沉痛之感,心中好不奇怪,便说道:“公让兄,这科举一道,在前代犹难,在本朝却易。隋唐时科举制度尚属初创,弊端极多,公卿大臣有权公荐举人。取士之权一归有司,新老士族仍可以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和传统的社会地位,继续把持取士大权。科场成绩好坏,并不能成为录取与否的主要标准,若无人荐举,一般寒士,纵然名声很大,也是枉然。”

    萧让听得连连点头,叹道:“四泉兄所言不错。想当年白香山虽然诗名远播,但在赴京师赶考时还要向主考官‘投牒’,呈上自己的代表作,以获得主考官的青睐;更有一代诗圣杜甫,几次举进士不第终生榜上无名;晚唐诗人孟郊,才思横溢,声名远播,却沉沦场屋二十余年,直至五十岁始得一第。所以,唐末就有人公开感叹朝中无人,不如趁早回家。”

    西门庆便一击掌,说道:“正是如此!唐代进士难考,一次只有十几个名额,天下读书人千千万万,这杯水车薪,济得甚事?到了本朝太宗时,大力革新科举,一取消门第限制,无论士、农、工、商,都可应考,扩大了取士范围;二废除一切荐举制度,最大限度杜绝徇私舞弊。除了每三年正常科考一次外,还利用各种名义,开恩科,一科便取士千余人。甚至还规定,凡屡次参加科考者,纵不第,亦可以赏赐一个小官。”

    萧让再次叹息,声音中却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