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战 波澜(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战 波澜(三) (第1/3页)

    第五百五十四章  抗战  波澜(三)

    宋哲武发出通电后,杨虎城、宋哲元、韩复榘等人,也都纷纷发表通电或者讲话,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领导抗战,武力收复东北。

    就在各地政治人物纷纷发表通电,争着表明态度的同时,以东北军空军参谋长陈海华为首的东北军几乎全体空军人员,以及以齐兴亚、李香蒲、关玉衡、王铁汉、李济川等人为首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们,也在包头、四平街正式联名发出通电。他们在通电表示了对张学良不抵抗日军入侵的极大不满和失望,宣布从此脱离不敢抗日的东北军,转而加入敢于勇敢抗击侵略者的第四路军。

    部下的叛离,让张学良感到很难看,可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而最让饱受舆论谴责的张学良忍受不了的,而且也是雪上加霜的是,平津地区的东北籍学者和知名人士,此时也跑出来凑热闹,他们联名发出通电,在通电表示了对于张学良丢弃东北3000万父老于不顾,任凭侵略者在东北土地上横行的做法极为愤慨。

    尤其是,他们在通电还极大的感慨,“同为东北人的张学良和宋哲武,两者的人品行为,怎么就差的那么多呢!!!”

    在这些人看来,既然宋哲武的爷爷的爷爷是东北人,那宋哲武也就当然是东北人,这些东北籍的学者们显然已经彻底接受了宋哲武是东北人的概念。甚至开始以宋哲武为荣。

    他们还号召,所有东北的有识之士,都应该抛弃张学良,转而支持宋哲武这个爱国爱家的东北人进行抗战。

    面对国内舆论铺天盖地地愤怒声讨谴责,张学良在痛苦、“委屈”、屈辱,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压力,为了在国人面前找回一些颜面,减轻一些压力,张学良在接见学生代表和记者时,不再提及,他不抵抗是为了争取国联的支持,有利于国联的裁决。转而大谈国内应及早统一,尤其是***内应团结一致,一致对外,否则绝对无法进行抗战,若要现在抗战,只能是损失更大。把不抵抗的责任,一下又推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身上。

    此外,张学良更在给驻山海关的**第旅旅长何柱国的信写道。

    柱国兄:

    函悉,因候罗总长由粤返平,昨日乃到,确知粤情形后,再覆兄信。现和议进行甚顺,弟已派罗总长昨日即刻返沪,参加和议,以便悉其内容。看现在情形,兄可不必再去广东,兄之热心可嘉,因弟不愿兄离开榆关重地也。所以,候粤信,知有眉目,非不得已,必兄去广东,才可去。因现在我们已半亡***人,所服任务,恐兄去,旅乏人照料,而山海关又甚关重要,非兄,乏人可胜此大任也。现在最重要者,要确实团结,上下一心,外可以御强敌,内可以除***贼。弟十分痛心者,真有不是人类者,确愿作李完用第二,只求目前一点小利禄,言之不觉泪下。夫人必自恶,而后人恶之;国必自亡而后人亡之。可叹!我生此时,亲眼看见***奴,真使我五衷如焚,恨不得食彼辈肉而方快。切盼我兄,训咱将卒,内忧外患纷来,此正男儿报国时也。敌国尚有可和之议,***奴非杀不可。弟书时心火上升,不修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