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抗战灯下黑 (第2/3页)
现在,苏联国内,正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帮助下,在莫斯科建设高尔基汽车厂,也就是后世的嘎斯厂,计划生产嘎斯-a型轿车,规划年产10万辆。还有正在改造的阿莫夫厂,计划形成7万辆的生产能力,再加上红色普提洛夫人厂等,构成了苏联汽车工业的基础力量。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工厂要大规模形成生产能力,还要在两年后。
现在,苏军的军用卡车都是进口汽车,这次苏军进攻北蒙使用的汽车,还是大量征用民间汽车才凑足的。
在损失了120辆卡车后,木伦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卡车可供使用,无奈只能用大车。
可是,卡车和马车两者的行进速度相差过大,在一起行动很不方便。而分开行动,押运兵力又显不足。最后,苏军为保证安全,采用了折的办法,四百辆大车在前,由两营的步兵随行,卡车在后,由一个步兵营和一个坦克连保护。每天大车先行出发,两小时后卡车队再出发,午时分两队汇合一起吃午饭。下午同样如此,夜间两队一起宿营。另有一个伪蒙军的骑兵营在前开路,负责沿途搜索警戒。
这样布置的好处是:在行军过程,如果前面大车队遇袭,后面的卡车队可以快速支援;如果后面的卡车队遇袭,因为两队相距不远,前面的押运部队也可以在一小时左右赶到。
从伤兵的口,苏军已经知道,袭击他们的国部队只有一个团,这个部署,不会给**队什么机会。
五天后,苏军运输队再次来到了苏军遇伏的河谷,当晚就在河谷宿营。
之所以选择在河谷里宿营,是因为出了河谷,前面很长一段山路都很狭窄,大部队宿营很不方便。尤其是夜间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宿营,危险性更高。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苏军认为,上次伏击他们运输队的**队,不可能胆大包天地还停留在河谷附近,除非他们疯了。
在苏军看来,国人在偷袭占到便宜后,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跑得越远越好。如果**队还想要继续阻断交通线的话,那他们只能在前面某个适合伏击的地点在偷偷地等待苏军的到来。这段宽阔的河谷,在这个时候,倒是最安全的。
为了防止运输部队在路上再次被袭,停留在大塔米尔的苏军大部队已经派出了接应部队,估计明后天两军就能汇合,那时运输部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虽然如此,苏军押运部队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谨慎,他们在河滩扎营后,把卸掉马匹的大车分成三组,除了临河一面,其它三面都用排成排的马车做了遮挡。然后,在大车后面支起帐篷。临河一侧则是排成一排的卡车。为了安全,苏军甚至不怕麻烦,把卡车上的弹药武器都卸下车,妥善存放。
天黑前,苏军又在距离营地三面200米外,设立了个班哨,每个班哨还配有一辆坦克,对营地进行警戒。在一些大车和卡车上,还建立了十几个轻重机枪火力点。然后又在营地外侧三十至五十米外,每隔四十米点起一堆篝火,有三个班的苏军在火堆间巡逻警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