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六章抗战北蒙(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六章抗战北蒙(二) (第2/3页)

绝无问题。唯一能对这些火力支撑点的hún凝土工事造成威胁的,只有500公斤以上的航弹直接命顶部,或者是苏军的大口径攻城臼炮直接命,再或者是苏军坦克抵近把炮弹直接shè入火力点的shè击孔,杀伤里面的人员。

    不过,坦克抵近shè击的方法是很难奏效的。

    一是,所有火力支撑点的前面山地,都采用爆破或挖掘手段,制造出反坦克斜面或反坦克壕,以及设置了众多反坦克障碍,这让坦克在这些火力点前500米内无法找到合适的shè击位置,要瞄准500米外的宽度只有300到400mm的shè击孔难度就更大了。

    而这些大型火力支撑点都配有反坦克炮,苏军坦克要想在这些火力点的前面从容瞄准shè击,那可是活得不耐烦了。

    由这些大、型火力支撑点配合坑道、盖沟、战壕组成的地下和半掩式的工事网,都是依山修建的,每个要塞群都形成三道完备的火力防御圈,在这三道防御圈内外,还分布着一些依据地势构筑的功能完备的**防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防御体系又对环要塞群的大型防御圈构成有力支撑。苏军要想最终突破一道防御阵地,这些**的防御体系必须要一一拔除,否则进攻部队势必要承受它们的猛烈火力打击。

    德国人设计的要塞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所有的火力支撑点和防御阵地都是通过地下坑道相连接的,任何一个阵地都可以通过这些坑道得到增援。除非某一处阵地和火力点被彻底炸毁或占领,否则这处阵地或火力点就永远不会因为人员伤亡而失去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也最让鲁登道夫为之骄傲的是,在一号和三号要塞群的主阵地上,都建有一座壁厚十米的多层钢筋hún凝土超强堡垒,里面各安装一mén280mm德国舰炮。炮重73.5吨, 发shè600公斤炮弹, 初速815m∕s, shè速2.5发∕分,shè程15km。

    这两mén舰炮虽然是德国的,可是宋哲武却不是从德国买来的,而是从法国购买的。这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