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七章抗战抗苏还是抗日(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六十七章抗战抗苏还是抗日(三) (第2/3页)

为止,还没有出现大的偏差,桂系、西北军、晋绥军相继失败,张学良进关、杨虎城顺利入主陕西、石友三部彻底溃败,历史的车轮总的来说还没有偏离他原有的轨迹。

    这样看来,.一八事变很可能还会如期发生,可苏军在这个时候进攻北méng,那此前他为应变所做的准备就全部都化为泡影了。

    原本在宋哲武的计划,有甲乙两套应变方案。

    甲案是力促张学良在平定石友三后,把jīng锐主力调回东北。这样,在东北的东北军部队就会有近三十万人,尤其是在辽宁的部队就会有十五万多人,加上四万多非正规军,总兵力就有二十万,日军是否还敢发动一八事变就会出现很大的变数。毕竟关东军在东北仅有一个缩编的第二野战师团,加上辅助部队,关东军也仅有二万七千人,力量相差过大。

    在原有的历史,关东军之所以敢于发动一八事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北军的jīng锐主力都在关内,虽然东北军在东北还有十五万的正规军,可多数都是省防军,战斗力较差。在辽宁仅有五万多人,其唯一的jīng锐就是驻守北大营的王以哲**第七旅10000人。关东军虽然仅有二万七千人,可是他们主要驻守在辽宁,和在辽宁的东北军兵力之比大概是三比一。

    以日军的强横,对付三倍于己的东北军,他们还是没有什么畏惧心理的。可是要对付七倍于己的东北军,他们就未必有必胜的把握,也许就会推迟事变的发生。

    可是,张学良放不下富庶的平津地区,对于宋哲武的几次建议,都是借口婉拒。

    在宋哲武看来,张学良经过石友三的叛luàn后,对于北方的这些主要势力都不放心,这其甚至也包括他宋哲武。年轻的张学良是很想借助华北这个窗口,在国人面前很好地展lù自己,他是绝对不想仅仅局限于东北一隅的。

    因此,因为张学良的原因,甲案已经不可行。

    乙案是,在关东军发动一八事变后,利用日本政fǔ对是否全面侵入东北还在犹豫不绝的机会,第四路军在北méng的部队迅速挥师南下进入东北,消灭,至少也是驱离关东军第二师团,把战线推至辽宁和朝鲜边境一线。然后,汇合东北军,利用东北和太原行署、绥远、南北méng的资源进行抗战。

    可是,张学良近期不仅先后派汤尔和、赵伯欣和他的日籍顾问荒木五郎去东京探听虚实。不愿把事件扩大的张学良甚至还指示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关于日jiāo涉案件,尤应以诚意相待,对xiǎo事件尽量作出让步。”

    鉴于张学良现在的态度,这个方案经过宋哲武的反复考虑,可行也不是很高。

    在辽宁和朝鲜边境地区进行抗战是需要东北军全力支持的,没有张学良的支持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张学良几乎肯定不会有这个决心,他还会寄希望于和日本政fǔ谈判解决。即便最好的情况也还是在张学良付出重大代价后,日本会恢复南满铁路的权益,并保留住旅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