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八章布局煽动(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四十八章布局煽动(二) (第2/3页)

o气。官员和公务人员的薪资待遇比外省要低很多,甚至还赶不上一些穷省的公务人员收入高。

    阎锡山这么做的理由是,山西近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破坏,民众生活一向很稳定,加上阎锡山实行的政策相对要正确得当,山西的物价很稳定,也很低。因此,低级公务人员一人能养活五口之家就可以了,然后再逐级上调。

    比如,山西大学和工业专mén学校的工科毕业生,阎要求他们在工厂先从月工资8元的练习生做起,然后在转正后升至15元。巡警月薪8至10元,巡长16至18元。一般机关科员10到18元,科长20元,处长80到100元,厅长也才150到2-180元。

    而这个时候的上海,一个纺纱nv工的月薪也有12到14元。

    好在山西的物价极低,比如大米百斤6元,44斤装1包的面粉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rou1斤0.28元,棉huā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féi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1斤0.23元,活ji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

    虽然阎锡山定的薪资标准很低,这样的物价,一般公务员养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想攒下余钱,那就得省吃俭用了。

    宋哲武入主太原后,成倍提高了整顿后的各级官员和公务人员的薪资,虽然和第四路军的各级军官的军饷相比还有不如,可是他们的待遇已经超过了央系统人员的待遇,他们自然是不愿意让阎锡山再回来的。

    工商业者反对阎锡山回来的理由也是钱的问题。

    阎锡山和宋哲武都是真心想在山西有一番作为的人,可是要想有所作为,那是需要钱的。

    宋哲武虽然在山西大搞建设,huā费巨额资金,可是宋哲武长袖善舞,能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并不需要增加税收来筹集钱款。甚至为了鼓励扶持工商业发展,还调低了太原行署、绥远、南北méng的税率。

    而阎锡山则不同,阎锡山没有宋哲武那么多钱,要扩军和建设,只能增税,比如当年流产的房契税。

    阎锡山是想要从他们兜里多掏钱,宋哲武是想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企业主和商人们喜欢谁支持谁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是阎锡山排挤外省人的狭隘观念作祟,外省人在山西生存不易,从外地迁来太原的企业主,或者外地来太原投资建厂的商人、资本家们,更是铁了心坚决反对阎锡山再回来。

    由于太原行署地区,尤其是太原地区新建扩建了大量的工厂,吸纳了大量的本地人口和灾民,太原行署现在工人的数量ji增,工人已有一百多万人,仅兴华公司和北方机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