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四十七章布局煽动(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百四十七章布局煽动(一) (第1/3页)

    在王兴刚从宋哲武那里回来的当天午,曾经最先报道“东北易帜”和独家发表原大战末期张学良拥蒋通电,在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天津《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在他的主编办公室里,收到了和《大公报》有新闻互换关系的《北方晨报》的电报。()

    电报的内容是关于被国民政fu通缉的阎锡山的,说‘阎锡山乘坐日机,偷偷飞回了大同。’

    张季鸾留学日本,同于右任、李仪祉两人一道,被并称为“陕西三杰”,曾担任过孙山先生的秘书,负责起草了孙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并且发出了国近代报业史上第一份新闻专电,堪称报业先驱。他在1926年与吴鼎昌,胡政之合作,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编辑兼副总经理。

    张季鸾不仅笔犀利酣畅,在办报理念上也很独到和坚韧。张季鸾始终坚持对时局进行尽可能公正、客观的报道和评论。提出了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办报方针。

    有几个事例可以证明《大公报》严谨的办报作风。如央军连续三次围剿红军,《大公报》在追踪报道,就不乏肯定红军的章。国民党央党部要求各个报刊一律称**为“共匪”,只有《大公报》从未服从过这个命令。

    《大公报》在张季鸾26年接手时,发行量不足2000份,每月广告费收入只有区区200大洋,月亏4000多。可是五年后的现在,《大公报》发行量突破了50000份,已经成为华北地区最大、在全国也是非常著名的大报,这一切,都是靠着张季鸾犀利的风和他对新闻敏锐的dong察力换来的。

    对于阎锡山回到大同这个消息,尤其是阎锡山是乘坐日本飞机飞回来的,这让这条消息会更加具有爆炸力。

    虽然《大公报》和《北方晨报》有新闻互换业务,可是这样的消息是一定会最吸引读者,也是最能创造出巨大轰动效应的,《北方晨报》自己不发,却在第一时间把这条消息jiāo给自己,张季鸾当然是明白其的含义的。

    不过,不管《北方晨报》出于什么目的,这条消息对于张季鸾也有股份的《大公报》来说,都是太重要了,有了这条首发新闻,《大公报》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虽不敢说,可是再增加一两万的发行量是绝对跑不了的。

    想到这些,张季鸾不敢怠慢,立刻喊来了几个编辑,在几个编辑震惊和万分惊喜的目光下,迅速地作出部署。

    一、马上安排增印号外;二、为了抢时间,号外要随印随发;三、时事部要马上准备配发的章,主要评论由他自己亲自捉刀。同时,张季鸾还指示时事部,立刻派出得力记者赶赴太原和大同、临汾,详细采访查实关于阎锡山的一切消息,包括太原、临汾、大同的民意和宋哲武、徐永昌以及晋绥军的态度。

    虽然宋哲武入主太原只有短短的一年多,即便是从兴华迁入太原算起,也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可是由于宋哲武大力扶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