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四百四十五章布局王兴刚的无奈(二) (第1/3页)
宋哲武还亲自提笔为这份杂志题写了书名,这学杂志的名字就叫《呐喊》
呐喊取自当今著名左翼作家,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国民权保障同盟成员的鲁迅先生的同集鲁迅在这集,对国当今现实社会做了深刻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
鲁迅的这集寓意深邃,读之令人深感气血澎湃,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发愤图强、努力向上的冲动
对于能有一本自办的纯学杂志,王兴刚这个系毕业的大学生自然欢喜异常不过,有些让他吃惊的是,宋哲武为杂志题写的书名竟然是《呐喊》
王兴刚不仅身份背景特殊,他同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对于鲁迅他是很熟悉的,在北大读书时,他还是鲁迅的学生,他很熟悉,也很喜欢鲁迅的那些笔锋犀利的作品
鲁迅是著名左翼作家,对政府一向颇有微词,宋哲武这个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居然用一个政治倾向偏左的作家的作品做他的杂志的名字,这不能不让他感到奇怪
王兴刚甚至由此联系到刚到太原的时候,宋哲武让他去太原模范监狱审核犯人那件事,这让他不由得对于宋哲武的身份立场产生了些许期盼
其实,宋哲武为这本杂志取名《呐喊》,并没有多的意思
他只是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仅仅是经济、军事上的强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要实现民族精神的强大,只有这样,这个民族和国家才会真正的站起来宋哲武就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这个《呐喊》,让国人彻底抛弃随遇而安的庸思想,唤起民族心的血性和觉悟,让全体民众都能够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强烈的,不甘受人奴役的反抗精神
这种不屈不挠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汉唐时期,甚至是远一些的春秋战国时期都是有的,民族优越感和对外族的轻视充斥全民族,也正因为如此,汉唐的步军手持陌刀就可以杀得纵横万里草原,令欧洲人闻风丧胆,披发左衽的匈奴骑兵狼奔豕突,最后不得不西迁欧洲只是到了近代,尤其是清代,这种民族自豪感,才因为种种原因,在多数国人的心消失了
宋哲武很想通过他不停的“呐喊”,逐渐唤醒那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沉睡着的民族意识
手资金充裕,又有宋哲武的支持,王兴刚办起事来自然是一切顺利,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一切齐备,只是在主编的问题上遇到了一些麻烦
王兴刚自知自己学素养不足,名气就谈不上了,他自己做这个主编不合适,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过多的参与杂志社的事情,他实在是忙不过来
山西一向风兴盛,前一段时间宋哲武广为招揽各地人才,又有许多人来到太原,现在在北方师范和北方大学的教授学者们可是有不少
只是王兴刚推荐了几个人来做《呐喊》的主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