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二章布局穷人的武器要便宜(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二章布局穷人的武器要便宜(一) (第2/3页)

用的7.92mm弹药又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zb-26的更换枪管极为简洁,熟练的老兵更换一根枪管用时不到十秒。

    而且,即使是以火力持续性见长的德军MG34在200发以后,也需要更换枪管。也就是说火力间断,是任何机枪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在实战防守时,B-26轻机枪的优点很突出,是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这时**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B-26轻机枪而言,对于B-26轻机枪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几乎根本无法躲闪。

    进攻时,B-26轻机枪还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还有,实战,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

    b-26最为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弹容量过少,只有20发,在持续射击时间断较多。

    不过,宋哲武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改用弹鼓来解决。

    宋哲武这次给周立群带来了两种弹鼓的图纸,一种是47发弹容量的单室弹鼓;另一种是100发弹容量的双室弹鼓。

    在射击需要快速移动,甚至是在移动射击的时候,可以采用47发单室弹鼓。在固守阵地时,采用100发双室弹鼓,可以有效提高射击持续性,又不需要副射手不停地供弹,减少伤亡。

    只不过因为双室型弹鼓体积过大,需要在下部通过适配器供弹,因此,在zb-26基础上研制的新机枪需要在下部供弹。

    新机枪在射程上,也需要改进。这是因为,宋哲武从骨里,还是很向往能有一款自己的通用机枪,zb-26的有效射程只有1500米,还是有点太近了。

    虽然他很怀疑通用机枪和重机枪在两千米外的火力压制会有多大效果,可是射程的提高,至少会对枪弹在远距离的穿透性有所帮助。

    因此,对于新型机枪,宋哲武认为要尽量保存zb-26的优点,除了建议改用弹鼓供弹,仅对射程和口径提出了要求。射程要达到两千米,口径采用7.92mm。

    之所以要选用7.92口径,除了因为在远距离它的杀伤性更好,还因为国内的枪支是以7.92为主,便于以后供给国内其他部队使用时,他们容易找到弹药。

    宋哲武的第四路军现在大量使用的mp18冲锋枪,是由路易斯?施迈瑟在1917年设计的。

    Mp18原型枪在被测试时,使用的是双排弹夹,但是德**方坚持要求采用一种32发的蜗牛状弹鼓,这种弹鼓最初是为卢格P08手枪设计的。然而这种笨拙的弹鼓导致整支枪使用起来极为不便,而且相当不可靠,反而成为了该枪主要的缺陷。在一战结束后不久,施迈瑟把他的枪重新换回了更方便可靠的弹夹。第四路军的mp18就是采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