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八十四章布局工业规划(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八十四章布局工业规划(五) (第3/3页)



    而这一切,都需要有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来实现。“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这句话的含义可是宋哲武深深理解的。这句话不仅放在这些新建的企业上适用,在国这个正处在在大工业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家尤为合适。

    虽然西方国家在大工业时代已经早早起步领跑了,国民族工业要追赶上西方的脚步,需要有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在这个时候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把科技进步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那无疑会把起跑线向前大大的提高一大截,使国的民族工业更快地追赶上西方。

    而且,不仅是兴华公司和宋哲武一心想要引导扶持的民营企业,需要大量的科研和各方面的人才,就是第四路军研究院和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的各个部门,也一样急需各级知识型人才来填充各个部门,只有有了这些人,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才能高效地运转起来。

    要人才,首先要立足于自己培养,包括选送到国外留学人员,这才是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的长久之计。

    鉴于此,宋哲武决定先从太行行署的学校入手,大力发展改革教育,形成培育人才的良性机制。

    宋哲武要在他的治下大力发展改革教育,在太原行署可是有着非常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阎锡山在他执政山西之初,即把发展山西教育置于他的施政之首,予以相当的关注与重视。山西的教育基础非常好。

    在阎锡山的手书格言有两句话,其一是,“当兵、纳税、受教育,为国民之三大义务”;其二,“欲决胜于疆场,必先决胜于学校”。从这两句话,足可见其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阎锡山认为:“振兴教育,譬如建屋,屋之在地上者,人人皆知注重,但能建筑房屋者,皆会讲究。殊不知屋之能否经久不坏,却不在地上之轮奂,全在地下之基础;教育亦犹是也。人才教育,屋之在地上者也;国民教育屋之在地下者也。人才教育,对于社会上有报酬,受此教育者,亦多亟亟以谋发展,故社会上皆知重之。”

    “国民教育,系义务的、低浅的,对于社会无报酬,受此教育者,也无所发展,其不为社会所重视,盖有故也。不过今日为列国并立之世界,此人群与彼人群遇,较量优劣,要在多数人民之知识,不在少数优秀之人才。今日国四万万人,不及他国二千万人者,因多数人无知识,一个人抵不住一个人之故;此尚就对外者言之也。”

    “说到对内,共和国家,主体在人民,必人民之知识发达,然后能运用良政治。如其不然,则其政权,必将由多数人民,移之少数人之手;既移之少数人,则此少数人所运用之政治,必以少数人之利益为利益。”

    虽然教育救国之说在国早已有之,可是作为民国当权者,能有这样认识的人绝对是凤毛麟角。当然,也有一些人兴办小学、学、甚至是大学,可像阎锡山这样对教育认识之深,重视之高,推行之广,落实之实的,则是绝无仅有的

    感谢“70生人”的打赏和“还没发现”书友的月票深蓝给两位书友鞠躬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