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七十九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七十九章布局北方建设发展委员会(四) (第2/3页)

    首先,凌鸿勋依照西方理工大学的学制和教学计划,在任校长期间,制定了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这主要包括:加强理化基础,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如物理学的讲授内容,他制定的计划较前增加百分之三十…三;增加设计类课程,加强设计能力训练,当时设计课从一门增加至五门,分布第一至第四学年,并且是由浅入深,保证学生不断受到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训练,如在四年级铁路机械专业主要设置了电燃机、铁路机械工程、机车计划、铁路管理体制、厂房计划、电厂等,可谓门类齐全。

    其次,凌鸿勋还十分重视实验与实习。凌鸿勋充分认识到了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地扩充实习、试验用的设备与仪器。学生经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习、实验训练,不仅理论知识更为巩固,而且动手与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交通大学,参观也是一个与实习、实验相提并论的重要教学环节。为此,由凌鸿勋提议,教务会议通过了《学生参观旅行案》,从而开有组织、有计划社会实践活动之先河。

    再次是推动学术研究。1921年起学校的科学研究初步兴起,学术空气骤然加浓。

    1926年6月,“为研究高深的学术与促进科学及技术的实验”,凌鸿勋筹划设立了工业研究所,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工科大学研究机构。研究所成立之初,由于经费难筹,设备欠缺,凌鸿勋遂向华教育基金会吁请补助,筹得十一万元。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之后,学校的科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时国内各公私机关委托试验研究的项目源源不断,研究所都一一承办,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从1926年到1936年间,工业研究部共完成三十八个项目,经济研究部完成十个研究项目,此外,完成社会各界委托试验的各种材料一千五百件次。

    凌鸿勋创办的工业研究所,对于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质量和素质提供了一种新的体制,也对国大学科学研究的体制化具有示范和促进之功。

    英、法、德、美等国的科学研究的重大转折,出现于十世纪四十年代,当时,德国的一些大学首创了研究实验室,而德国科学的体制化最终以在大学里普遍建立起现代科学实验室制度而告完成。

    在精研学术、辅助实业的指导思想下,**各试验室先后利用教学之余,与一些工厂签订合同,进行一些商品、产品的性能测试及技术鉴定等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逐步兴起,并日益活跃,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如1926年,受孙山先生丧事筹备处委托,进行几种水泥、石料及三合土的性能分析及比较研究,以供建造山陵选用。还和国工程学会合作为无锡利农砖瓦厂进行产品性能测试工作。化学试验室受江苏实业厅委托,试验研究爪哇运来的酒精能否掺入国酒,以充饮料等。在建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