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中原大战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二) (第2/3页)
石对张学良的看法。吴铁城深以为然,不由暗暗佩服蒋介石。
蒋介石转身对众人又说:“方才,我们说完了阎锡山、冯玉祥、李等仁,还有张汉卿的情况,现在我再说宋戈
一提到宋哲武,在场的众人都提起了精神。这倒不是这些人没见过世面,只是这介。后起之秀现在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一战歼灭数万苏军,最可贵也最让国人兴奋和称颂的是收回了外蒙。现在这个手握重兵的英雄竟然不可思议地倒向了军阀阎锡山一边,这不能不让他们担 心。
“宋戈和张汉卿一样,也有四十来万人,只不过第四路军的战斗力要比东北军更强,而且主要将领也和宋哲武更亲密,虽然从去年开始陆续有桂系的陶蓉、李思炽,还有一个李瑞芳;西北军的李田、赵凤武;还有东北军的韩光弟、梁忠甲等高级将领加入了他的部队,但这些人看来都很感激宋戈。”
蒋介石微微抿了抿嘴唇,有些感慨地说:“这个宋戈年纪轻轻,可是用人很老道,心胸也很开阔,气度极大。这些后加入第四路军的人无一不受到他的重用,尤其是那个山地师师长李瑞芳,在桂系时仅仅是一个营长,可到了第四路军,短短一年多竟然被提拔为师长 这个李瑞芳又怎么不会对他宋戈感激涕零”。
何应钦有些担忧地说:“戈到底是年轻,做事还有些轻率。即使这些人会对他心存感激,若是才能不足,他早晚还是要吃大亏的。在这些人,除了陶蓉和李思炽堪当大任。其他几人都是西北军和东北军的旅长,才能并不是很出众。否则他们在原来的部队里也早就会冒出来的。”
蒋介石看了何应钦
摇摇头说:“敬之此言差矣。每个人仅仅有才能还刀凰们出人头地,他还要有机遇才会出露头角,只有他遇到了机遇,并且很好地发挥表现,他才会被众人认同。即使一个绝世大才,如果没有机遇,他也只会被人看作是一个很一般的人。这次宋戈给了他们机遇,这就要看他们怎样发挥了。我研究过这几个人的资料,宋戈很有眼光,如果他们是我的部下,我也会提拔他们的。”
“曾正公长于鉴人、识人。仅凭对一个人的观感就能判定此人的长短优劣,正公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气质、精神风貌,就可以凭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与抉择。有些人他只要见过一面,基本就能断定此人能够干什么,能不能重用等等。识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能力不重学历,重素质不重资质。比如李鸿章初得正公赏识时只是一个秀才。”
蒋介石扫了众人一眼,走到他的桌案前,用手轻拍案上的《曾正公全集》说:“正对正公极是推崇,平生独服此公。他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实为兴第一名臣。他一生提拔重用了无数后来的名臣忠头之士,他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忠义血性;二是缄默朴实;三是坚韧耐劳。有此一条即是可用之人。戈用人。深得正公鉴人之精髓啊!”
接着蒋介石又不无惋惜地说:“就说我们央军里,那些黄埔生里就有很多堪当大任的人才,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