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中原大战 斑鸠计划 (第2/3页)
“我们进占山西的目的和意义,你们都已经知道了,进占山西的计划,萧参谋长和陶参谋长、李参谋长、王参谋长以及作战处早就开始制定了。经过不断完善改进,现在已经基本完成。” “所谓基本完成,那是因为,任何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的变化,都需要不断调整,任何一成不变的计划都是死板僵硬的,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完美计发”换句话说,任何计划在制订时,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都需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你们应该都清楚。它的意思我就不解释了,我想告诉诸位的是,我们进占山西的计划代号就定名为《斑鸠计划》,现在就请陶参谋长向大家介绍《斑鸠计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另外,今天在座的都不要记笔记,各部具体相应计划在计划施行前会另行下发。”
《斑鸠计戎 》以陶蓉为主已经筹划了半年,不仅几乎所有的步骤细节都经历了反复推演,甚至一些计划的前期准备都已经进行了几个月了,比如部队的长途奔袭演练。
宋哲武话音一落,陶蓉就从随身的稽色公包拿出一本厚厚的作战计划,站起身亲手挂起一张山西军事地图,向在座的众人讲解起来。
这个计戈 除了魏广惠的骑兵军外,涉及第四路军的所有部队,甚至还包括空军总队、第四路军所属的科研机构和太行行署以及兴华公司,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第四路军所属人员都
能否顺利实现《斑鸠计划》,最关键的就是计划发起的突然性问题,而要在计戈 实施前不露出一点点破绽,就需要找出一系列合理的理由,到现在为止部分合理理由已经找到,比如第四路军作为总预备队,以及部队正在扩编,无法很快投入战场等等。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要有内应,以及内应如何安置的问题,否则无法迅速占领山西的几座大城市,比如太原、大同、晋、长治、临汾、运城、晋城等。可要想多安排内应,又不引起晋络军的怀疑,难度就十分大了。
要想安排内应,这些内应就要有合理的身份掩护,短期内安置少量人员还可以,可关键是人少了不能形成有力的接应力量,对达到战役目的作用不大,甚至因为内应身份提前暴露。还有可能破坏整个计刮。所以,对于山西各地内应的派遣,箫国栋和陶蓉做得很小心,没有绝对合理的身份掩护宁可暂时不派遣小当然成效也就很缓慢。
也正因为如此,到现在为止,除了太原、晋、大同,还有绥远外,其它城市里第四路军人员数量之少,简直称不上是内应,而只能算是收集情报的内线。
在已经安排了内应的几个城市,太原是内应安排的最好也最多的城市,这是因为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