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战序曲 战和两难(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二章 大战序曲 战和两难(一) (第2/3页)

意的,至少也是蒋介石默许的。而戴笠最近颇得蒋介石赏识,他主管的情报工作虽然开展工作时间不长,可是颇有建树,关于西北军、晋绥军、东北军,甚至还有新近快速蹿红的宋哲武第四路军的情报,都源源不断的递到蒋介石的手,有关这次“东路事件”的情报他更不敢马虎了,所以他也大致知道这件事的原委;而对“东路事件”最不清楚的要数何应钦和宋。

    宋虽身在南京,可是他主管着财政部,现在各处都需要钱,而花钱最多的又是军费。现在国民政府虽然统一全国。可是财政税收还很混乱,许多地方实力派控制的省份税收根本就收不上来,都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拒不上交国库。对于这些地方实力派,不仅他拿他们现在没办法,就是蒋介石也很头痛。不过海关他是一定要把住的,那可是现在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忙着和英国人谈判海关的事情,根本就没有闲心管什么东路。

    至于何应钦,他这两个月来一直在长沙忙于对广西的战事,他是昨天才回到南京,“东路事件”他只是知道个大概。

    不过,“东路事件”让他感到很奇怪,他没想到张学良竟然有这么大的胆,敢武力夺回“东路”!这一定是苏联人不知哪里招惹着这个少爷了,让这个少爷犯了少爷脾气,脑一热就不计后果。

    在他看来,这件事既复杂又简单,不过不管如何复杂,要解决问题只能有一条路,那就是谈判。“东路”既然是俄国人花钱修建的,如果想要收回,理应该由政府出面和苏联谈判,双方经过协商,找到一个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和条件,再由国民政府出资赎回。

    何应钦对张学良这个继承父职的少爷很不感冒,认为他不过是一个kao张作霖的余荫才坐上“东北王”这个宝座的毛头小。虽然张学良和宋哲武的年龄相仿,可宋哲武的地位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打拼出来的,而且第四路军的战斗力可不是吹嘘出来的,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而这个少爷就不同了。在何应钦看来,张学良就是一个志大才疏的富家公,东北军在他的手里并没有发扬光大,战斗力反倒是看来在下降。

    何应钦还认为,东北军绝对不是苏军的对手,他太了解东北军的战斗力了,二次北伐时他可是率领央军一路打到河北。在他看来,虽然东北军的武器装备在国内是一流的,可是战斗力就是二流水平。如果让他在武器装备最差的西北军和装备最好的东北军里挑一个对手作战,他一定挑东北军,他自信可以轻易地战胜他们。东北军和西北军在武器装备和战斗力上可以说就是两个典型的极端。东北军虽然武器装备一流,可它的战斗力应该介于桂系和晋绥军之间。东北军和晋绥军很相似,他们的武器装备都是很好,可是战斗力都很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