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44章 大买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44章 大买家 (第2/3页)

看,这个稿费标准相当于野蛮抢劫,非常可笑,但是放在1978年来看,那是破冰之举,非常了不起。因此,上级批准荣宝斋给书画作者发稿费后,当时就引起了轰动,由此结束了无偿占有画家劳动成果的历史。

    1993年荣宝斋出版社成立。

    1994年荣宝斋拍卖有限公司成立。

    1995年秋,荣宝斋成功举办了第一次秋拍会。

    如今,荣宝斋坐拥天时地利人和,集书画经营、木版水印、拍卖、出版、教育为一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艺术殿堂,被称为“民间故宫”,发展成了综合性化企业。

    陈观信步走来,一路走一路看,到荣宝斋的时候,差半个小时不到9读,荣宝斋尚未开门。陈观在荣宝斋门口仔细端详了郭沫若、徐悲鸿两位大家题写的“荣宝斋”牌匾后,就地扎起了马步,身形起起伏伏,看上去和个神经病差不多。

    等到荣宝斋开门,陈观这才结束了蹲马步,走了进去。

    自清末以来,国的艺术品市场就饱受战乱之苦,人命如草,何论字画?好不容易盼到了新国成立,结果又实行了一大二公,画家都领工资了,画画没有润笔了,艺术品市场也就不存在了,书画家作画都成了完成工作任务了,国书画成了对外交流赠送礼品的读缀,甚至被拿去贱卖给国家换外汇。特别是革期间,艺术品遭到了史无前例的荼毒,多少珍贵物都被当作四旧处理了。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洞开,外国人到国来投资旅游的同时,也买艺术品,这里面日本人买的最多。兴起出国潮后,一些化人出国时都带一些书画作品,到国外变卖后冲抵留学费用和生活费,让国的艺术品再次被贱卖。

    这个时候,国还没有兴起收藏热,荣宝斋的书画作品销售对象大多数都是外国人,国游客进来基本上都是看看。因此,虽然荣宝斋刚开门,只有陈观一个顾客,工作人员也没有人搭理他,陈观也落得清静,一个人在一幅幅名家巨作面前仔细的观看、欣赏、品味。

    荣宝斋的经营理念一直都是来源最可靠、自律最严格,偶尔有个赝品出现,那都是当事故处理的。特别是现在,由于艺术品市场刚刚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