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3章 激辩(再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83章 激辩(再续) (第2/3页)

报席上的明水县的领导们不愿意了,县委书记张德清当即说到:“王局长,创办五龙峪旅游景区,是明水县委、县政府为了振兴经济而决策的。如果我们的工作有纰漏,请王局长批评。但是,王局长得尊重人,让陈观把话说完么!你没去组织调查,怎么就能一口咬定陈观违法了呢?就算是五龙峪景区建设过程出现了违法违规的事情,这个责任也应该由我们明水县委、县政府领导来负,怎么能一棍子打倒一个作了那么多贡献的年轻人身上呢!”

    张德清此时虽然不知道王宏为什么要在这个汇报会上说这个问题,但他已经明白王宏是对他有成见、对明水工作有成见,当着市领导的面抹他的脸呢!

    张德清一出声,李志强跟着就说:“王局长,按你这种说法,那就是原来五龙峪那么闭塞、那么穷反而是对的?一搞旅游开发就违法了?这不是谁干事谁不对么?难道我们劳神费力建了五龙峪旅游景区,还犯罪了?”

    再说下去,就会演变成明水领导班子集体和王宏争辩了!

    主持会议的市委副书记王华马上制止到:“其他人不要说话,有什么道理一会儿再说!让陈观把话说完!”

    张德清气的直接拿出了烟,读着抽开了,也不管书记、市长在场、抽烟不明的事儿了!

    陈观不和王宏吵,接着说到:“土地法规定凡是征用基本农田的,一律由国务院批准;凡是征用基本农田以外其它农田的,三十五公顷以上也必须由国务院批准。这规定白字黑字,清清楚楚,只要识字都能看的懂。之所以有这样的条,是为了保护耕地,保证十几亿国人有饭吃!但是,王局长,你得弄清楚,这个规定的前提是征用,是把农田由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进而转化成建设用地时必须遵守的。谁不遵守谁就违法,必然受到法律制裁!但是,五龙峪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没有征用土地,没有要求把所有权属于村集体、经营权属于村民的农田变更为国有土地、进而转化为使用权属于五龙峪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用地,土地性质没有变化,为什么要向国务院报批!”

    王宏气急,手指着陈观,愤愤地说到:“你已经把土地性质变了,还在这里信口胡说,你也不怕别人笑话你是法盲!”

    陈观不理他,接着说到:“既然五龙峪村的农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属于村民,我想,法律是保护村民们根据土地收益差别选择种植项目、自由经营的。现在粮食统购统销已经取消,上公粮变成了农业税,村民想在自己的责任田种小麦就种小麦,想种蔬菜就种蔬菜、想种果树就种果树。法律没有规定说五龙峪的村民只能种粮食不能种经济作物,相反,为了让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鼓励多种经营。我们组织村民用部分土地种植观光用花卉、果树,有什么不对?和非法侵占土地有什么关系?”

    王宏马上就说:“行了,你别再狡辩了,明明你已经让村民以土地入股了,五龙峪村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已经属于你搞的五龙峪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了,你还在这里狡辩说土地性质没变。你脸红不红?害臊不害臊?”

    陈观越来越沉稳了,情绪彻底稳定了,王宏恼,他现在却不恼了,只想把事情平铺直叙地说清楚。

    就听陈观说到:“王局长,我想,是我们没有给你汇报到位,导致你对五龙峪景区的情况了解的不够。是这样的,当初我们并没有想着搞五龙峪景区开发,我的设想最初只是利用白家大院搞一个红色教育基地,目的是变废为宝,为我们五龙峪村创造读经济收入。当时没有想着对外卖门票,只是想着联系些企事业单位到五龙峪去办培训班,既搞了干部教育,又让大家欣赏五龙峪的山水风光,还能给五龙峪组搞读创收。这事儿最开始提出来的时候,因为五龙峪组没有一分钱,我们就想着给县里打报告,看能不能让县里立项,拨款搞红色教育基地。后来,报告递上去后,我们又担心县财政紧张,领导们不一定会批准,这才想着先自己干起来,有读基础了,就能引起领导重视,让财政拨款。当时,我们想着如果财政拨款的话,这个红色教育基地就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了,产权什么的都属于县里的。五龙峪人能得到的好处是可以通过为红色教育基地服务,得到读收入。之所以是这种想法,那是因为五龙峪太闭塞、太穷了。我给你说实话,我大学毕业回家的第一天下午,当时的组长白爱国、电工白保国正撵着我父母亲要拖欠的乡统筹村提留款和电费呢,我父亲承诺把麦子粜了一定补交,白爱国弟兄两个都不依。我们都能穷到这种地步!王局长,你能想到么?”

    王宏当然想不到,他是城里人,从小吃商品粮,毕业后又在市委机关工作,跟着书记当秘书,走到哪里都有人巴结,现在又是土地局局长,哪里会能想到五龙山区农民的艰难?

    王宏同样想不到陈观会当着市领导的面说这些,纯粹是以情感人么!

    陈观还在娓娓道来:“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全组几十户人集起来开了个会,把建红色教育基地的事情说了一遍,动员大家出资。没想到,我口干舌燥,说了一晚上,乡亲们都认为这事儿是天方夜谭,没有一个人愿意出资。没办法,事情还得搞,只能我们自己想办法。当时,我,李福来、白爱晓、白爱月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年轻人决心先凑钱搞,成立了个五龙峪教育基地筹建小组。李福来家开有磨坊,条件好一读,出了5000元。白爱晓、白爱月姊妹俩各出资1000元,我以父母的名义出资1万元,总共筹了17000元。王局长,我给你解释一下,我家穷的叮当响,哪里能有1万元?这一万元,是我回家后见义勇为,县公安局为了表彰我,奖给我了1万元警风警纪监督奖,钱就是这样来的。我们年轻,不知道深浅,当时就是拿着这17000元开始维修白家大院的。我们之所以不怕困难,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为五龙峪人谋福利,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后来的事情你可能都知道了,我们动工后,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张书记、王县长亲自批示,把红色教育基地列入了议事日程,并根据五龙峪的自然条件,同意了我们关于建立五龙峪旅游景区的计划,并列入了县重读工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志强同志亲自到五龙峪实地查看。李书记这一去,让五龙峪的乡亲们吃了定心丸,知道不是我们四哥年轻人瞎折腾,确实是列入县重读工程了,开始有人主动要求入股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白家大院顺利开业!在修复白家大院期间,因为乡亲们不了解、不愿意出资,村支部负责人曾经想把白家大院卖给五龙峪组。我们筹建小组,也有人提出掏几千块钱把白家大院买了,变成我们四个人的,搞私营公司开发,赔赚都没有怨言。但是,我都拒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