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熟人好办事 (第2/3页)
我给你说,把握住一读,无论谁都不能多给,给多了就不值钱了!”
陈观说想多给都没有,理论上一套雕版刻印印刷一万次,但这套雕版是流传下来的宋元古版,已经不知道刻印过多少次了,估计最多也就是能印个一千套书,根本就没货!
这一说,胡明急了,马上就要喊司机过来,去宾馆取书。
陈观笑话胡明恁大个领导一读都不沉稳,书在那里放着,还能跑了不成?
胡明说:“小陈,你不知道,我就喜欢看古本书。苏东坡说人生十件乐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兴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我觉着都没有金圣叹说的雪夜闭门读**好!你想啊,回头我退休了,雪夜无眠,捧着雕版刻印的《资治通鉴》品读,那是一种什么境界啊?”
陈观笑到:“想不到胡部长还有才子情怀!”
胡明说国人只要识字,都想当才子,只不过是当成当不成的的问题。
说到这里的时候,胡明问陈观:“你上过俞白老师的课没?”
俞白是原大学系的著名教授,曾经长期担任古代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代理主任,主讲魏晋学、唐代学,著述颇丰,授课时完全沉浸在古学的意境,讲授生动深刻,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陈观回答说:“上过。我最喜欢听俞教授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一说起俞教授的课,还真勾起了陈观对大学生活的回忆。那个时候,他是个穷学生,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度日,但精神上是富足的,除了上课、勤工俭学就是泡图书馆,没有现在这样繁忙,想起来过的也算乐在其了!
片刻后,陈观收回了心思,忽然想到胡明怎么会问自己上过俞白老师的课没有,难道他也是原大学毕业的?
陈观赶紧问到:“胡部长,你怎么知道俞白老师?难道你也是原大学毕业的?”
胡明看了一眼陈观,意味深长地说:“我要不是原大学系毕业的,全市戏曲汇演会放到你那偏僻的五龙峪?会给你搭台唱戏?”
一句话,让陈观恍然大悟,再次明白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的真切含义。
陈观张嘴就说:“操,你这老学兄太不地道,耍小师弟呢!你要早告诉我,在五龙峪的时候,我天天让我把你灌晕!”
一句话就暴露了陈观上学时的口头禅!
胡明比陈观大的多的多,陈观说话竟然如此不拘形迹,显然是回到了上学时在食堂排队打饭、和同学们嬉笑玩乐的心态。
胡明笑笑,也不看陈观拿来的报告了,和陈观拉呱开了。
胡明说,他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年考上的原大学系,上学的时候都已经32岁了,老二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大学毕业后,分会了老家兴宁县。那个时候缺干部,他上学时本身就是大队支书,所以一毕业回来,就给弄了个兴宁县委办副主任,过了一年就提拔成乡党委书记了。那升官速度比陈观半年提拔成县公安局副局长都快。陈观还得到桐花镇派出所去当实习民警,靠破案立功提拔,他是靠当时的干部政策,一报到就被任命成县委办副主任了,这一读他可以自豪地说陈观不如他。
陈观一听,自己觉得已经是坐火箭了,没想到胡明这老学兄比自己还牛!看来,什么任职年限等等,都是浮云!关键是看组织上需要你不需要、让你干不让你干!
陈观登时就觉得自己想法趁这次干部调整一步到位提拔成乡镇党委书记,要求不过分,前有车后有辙,胡部长的经历在那里放着么!
胡明接着说到:“我在乡里干了三年党委书记,直接提拔成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又干了三年,考虑到孩子上学,就调到了水泉,当了广电局局长。没想到,广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