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0章 压力即动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0章 压力即动力 (第2/3页)

人,返回吾之原来明,重造那个明!”

    “是这样啊!”陈观哀叹一声,不吭声了!

    陈观不吭声,苍生印也没有动静了,似乎都在想心事一样!

    陈观完成苍生印交给的第一次任务,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硬是在实习期内连续两次破格提拔,才当上了这个县公安局副局长。

    现在,苍生印交给陈观的第二次任务,比第一次还苛刻,竟然是让他在半年内当上主政一方的正科实职干部。

    这个正科实职、主政一方的条件,在现在的国只有乡镇党委书记符合条件。

    乡镇是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书记是乡镇一把手,称得上主政一方。乡镇长都不行,他们在乡镇里虽然是政府主官,但现有体制他们都是二把手,想主政一方得再上个台阶、接任书记才行。

    从新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因为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也打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因为计划经济是高度统一、高度垄断的经济,央下全国计划,各地根据央计划下达自己的生产发展计划,计划大权掌控在央手里。反应在官员任用和权力分配上,同样是重央轻地方。央各部委首长相比地方各省领导资历、级别都要高。以此类推,从省到地区、县、乡,都是这种模式。也就是县直部门比乡镇权力大、干部资历老。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经济实力增强。反映在干部使用上,就是省、市、县、乡党委书记权力扩大,岗位重要性愈发突出!

    水泉市近年来提拔的市级领导,基本上都是从县委书记选拔的,市直各单位除了极个别的如财政局以外,其它单位一把手根本就没有希望进入市级领导提拔行列。

    绝大多数市直单位的领导,要想上升到市级领导层面,那得到县里去当县长、县委书记。

    当然,人大、政协的副职有例外,按政策规定,得配备适当比例的民主党派人士。如果遇到换届选举、干部缺口大的时候,个别岗位重要的市直单位一把手,也有希望弄个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当当。

    人大、政协的副职岗位,县、市委书记一般情况下是不去的,他们向往的是市委常委、副市长这些一线实职岗位。除非个别年龄大的,不得不到人大、政协就职。正常情况下,人大、政协的岗位是给到龄的市级领导们准备的。

    明水县也是这样,近年提拔的县级干部,乡镇党委书记占比例很重,县直单位占比例明显较小。

    这样以来,县里在使用干部时,潜移默化,形成了一个不成的规矩:那就是乡镇党委书记一般由乡镇长和县直一般单位年富力强的一把手接任。乡镇党委书记要么提拔,要么回县直就任系统比较大的单位一把手,或者纪检委、组织部的常务副职。乡镇长的出路是,要么接任书记,要么调整回县直等单位任正职。

    在这种情况下,苍生印让陈观在半年内完成“正科实职、主政一方”的任务,有读痴人说梦了!

    如果放在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拨乱反正,干部缺口大,这种希望那是确实可能实现。现在啊,到处都是人满为患,谈何容易!

    陈观如果处于战争年代,凭他这身高明内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