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案首(上) (第3/3页)
熟,赏心悦目后,这才满意。
当许仙体会到时文不是唐诗宋词,那种随意xìng很强的艺术作品,而是一种国家用来取士的议论文体时。他便敢笃定,就像高考写作文一样,有着很强的技巧xìng在里面。然后通过研究老秀才给他的资料,摸索出几条规律,比如在格式上用正格不用变格,力求正反虚实深浅相间,力求井然有序等等。这些文章格式大致相同,破题承接较好,内容比较充实。而且符合音韵。这样的文章便会得好评。
细节决定成败,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牛刀小试一下,效果果然不错,反复读过几遍,许仙敢笃定这篇文章可以在任何考官手下考出好名次了,这才最后检查一遍有没有犯帝讳、圣讳,完全确认无误了,最后一笔一划的往答题卷上抄写。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许仙完全忘记了外物,仿佛天地间就只剩下他的一人一桌。
当终于写完这篇五百字时文的最后一笔时,正好时未酉之交,只听一声梆子响,放牌的时刻到了。
只见考场门缓缓打开,一些个已经交卷考生便收拾东西出去,过不一会儿,门又关上了,下次放牌就得等到一个时辰以后了。
现在才二月里,天sè还很短,一般酉时末天就大黑了,因为县试考场不许掌灯,所以考试时间实际上也就剩下一个时辰了。
不过对许仙来说,这已经足够作一首试贴诗的了。他本来就才思敏捷,吟诗作对的本事十分了得。
一看题目是‘秋光先到野人家’,许仙心中大笑不止,这杨知县真有才,这句都能想出来。
他首先就想到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陆放翁,接着便想到其为数不多的好诗之一《秋怀》,考试的题目正是后来那句诗的末句。
“园丁傍架摘黄瓜,
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
秋光先到野人家。”
回忆一遍这首诗,许仙更是如虎添翼,只要顺着这个意境作一首五言八韵诗既可。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许仙心中便已经成诗。这次连草稿也不打,直接在答题卷上刷刷写下十六句诗。
秋光先不觉,寻到野篱东,天气三霄净,人家一径通。
隔邻瓜蔓月,出郭豆花风,雁信连村急,鲈思故里同。
梁园迟送燕,茅屋草鸣虫,挹爽宜郊外,招凉任市中。
露催葭岸白,霜逼蓼汀红,盛世西成颂,吟诗记放翁。
写完搁下笔,答题全部结束。
再一看时间,才刚刚酉时一刻,许仙有些傻眼,接下来做什么,此刻已经有一百多考生交卷了,其中黑脸书生和白面书生一个第一,一个第二,早就走了,甚至王维的座位都空着。抬头恰看到杨知县虎视眈眈的眼神,许仙几乎怀疑,自己若是不赶紧交卷,对方会不会挽起袖子直接来抽自己,得了,还是识时务为俊杰。
看到许仙交了卷子,杨知县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心说:“这哪家的书生,答完了试卷不交,犹豫磨蹭,一点都不爽利,不过,还算机敏,孺子可教也。”
一边走出考场,许仙一边直拍额头,都是前世养成的习惯,不到时间不能提前交卷,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