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案首(上) (第2/3页)
后来,出题官便开始窘迫了……因为历年程文积压太多,他们买不起。实际上就算不差钱,也不可能买全了。
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于是有位被逼急了的老兄,便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中各提取一半,组成一个没人见过的新句子出题,美其名曰‘截搭题’。要知道排列组合是无穷尽的,所以立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几次后,朝廷干脆承认了这种搞法,颁布法令曰:‘正考必出大题,预考可出小题。’州试以上称为正考,以下则是预考。所谓大题便是形式与文意完整的句子,小题就是截搭题。
小题因为割裂经文,牛头鹿身,在士子看来,往往题意难明,题情难得,在破题时但有毫发之差,写出来的文章便去了千里之外,所以时人皆认为‘小题难于大题’。
现在杨知县所出的,便是一道截搭题,而且是变态的‘书’、‘经’混搭,无怪乎大部分考生一看题就想回家。
但也有几个例外的,比如说坐在四排的一个肤sè微黑的考生,微微沉吟片刻后,便面露微笑,开始提笔在稿纸上疾书,显然已经成功破题。比如说坐在另一处的一脸傲sè的白面考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也已经开始面sè凝重的提笔书写。
还有几个年纪大些的童生也陆续解题完毕,开始构思文章。
但论起轻松自如的程度,哪个都不如坐在二排八列的那位,王维不算,那胖子连考题都看不懂,却正悠然的在试卷上奋笔疾书,看其狂放的笔势,似乎、好像不是写字的样子。
却说许仙一看到那截搭题,心中马上定位各自的出处……前一句‘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出自《大学》,后一半‘诗云:穆穆文王’则是《诗经》里的诗句,看起来实在是十三不靠。
但他只微微沉吟,便提笔写下‘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便将两句毫无关联的句子,连缀的合情合理且天衣无缝!
其实这种截搭题看似无理,却是真正能考验考生的水平。不仅要将书经吃透,才能看明白两截分别的意思,还得开动脑筋,将其巧妙连接起来,最起码要自圆其说。这分明是在考察应试者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恰恰是绝大多数考生畏之如虎的原因……
要知道绝大多数读书人,在学完四书五经及相关著述后,整rì里诵高头讲章、背程文窗稿,不看三通四史,不知秦皇汉武,脑袋早僵硬如石,让他们去随机应变,还不如让老母猪上书来得现实。
许仙之所以应对轻松,是因为他的脑袋没有僵化,不会拘泥,很容易便将本不相干的两句话扯到一起……这种联想能力本没有什么特异之处,但在一群拘泥不化的读书人中,竟显得那样特别!
此刻许仙终于体会到二世为人给他带来的又一处好处,因为观念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有了与众不同的创造力,不受束缚的思维能力。
破题之后,事情就很简单了,承题起讲、题比中比,最后成篇大束。不消半个时辰,洋洋洒洒,花团锦簇的一篇文章便落在稿纸之上。
写完之后,检查一下截对是否整齐,对结构进行了微调。又将一些华而不实的词语删去,使文章更加体制朴实、书理纯密。
最后再从头默读一遍,直到确定音调和谐,朗朗上口;机调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